新课程改革下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思考
2018-02-25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朝阳学校 黑龙江五大连池 16412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虽然上述新课程理念在农村生物教学中得到了践行,但由于信息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等原因,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就这些问题作出相应调整对加快农村地区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式保守
农村地区的生物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以中老年教师为主。这样的年龄构成决定农村生物教师习惯遵循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讲授中,他们还是喜欢采用“老师讲、学生听,重点的地方多强调”的方式,碰到学生在课堂上问问题,教师为了不耽误课堂进度多是课下为学生单独讲解,很少发起课堂讨论,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此类“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但保守且无法完成课程改革的目标,更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此外,生物课堂上忽略实验方法也是教学方式保守的表现之一。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学生参与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学习生物知识。但有的教师因为种种原因,把实验环节省略,让学生直接背诵实验步骤和结果。学生们的钻研热情也因此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因此,如何打破农村生物教师保守的教学理念是未来新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作为“副科”的初中生物,长期以来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学生们常常把生物课当作自习课,对老师讲的生物知识丝毫不理会,对知识缺乏渴求和敬畏之心。一线教学的生物教师肯定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学生桌子上放着生物书,但却在桌子下背着英语单词或解着数学题,课下布置的作业学生应付了事,很多需要解释的题只写结果,开放性的题全班都是同一个答案……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较低,大都抱着应付的心态。这样的现象主要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毕竟生物在中考成绩构成中只占20%的比例。这也让许多学生、家长、甚至个别教师都不重视生物知识。当然,中考“指挥棒”同样指挥着学科的课时安排,生物课每周一节的安排勉强可以完成教学计划,但是额外组织学生实验、实地调查的时间就很紧张,因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何况,特殊情况下生物课还要为其他“主科”让路,帮助完成“主科”的教学计划。这些情况叠加起来,毫无疑问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下降。
3.配套实验设施缺乏
“农村生物课堂忽视实验教学”一直是农村生物教师被诟病的地方,事实上有些地方并不是生物教师不愿意开展实验教学,而是因为缺少相应实验器材和场地,从而无法开展实验教学。农村生物教师对缺少配套实验设施的状况很是无奈,比如学到微生物的时候,学生们非常想亲眼看看微生物的样子,渴望知道它到底“微”到什么程度,但囿于实验室显微镜严重老化,无法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此外,实验器材过少也是阻碍生物实验开展的原因,初中的班级每班平均50人,但是实验器具一般只有5个左右,一堂课下来有时只能让一半的学生参与实验。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偏远经济贫困的乡村,连生物实验室都没有,更别谈实验器材了。教师只能对着课本给学生讲生物知识,靠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们是在想象中完成生物实验。相关实验设备的缺乏成为了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主要障碍。
4.教育教学信息滞后
农村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通讯设备落后,无法及时获取教育教学信息,无法即时共享先进的数字教学资源。许多新鲜有趣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一般会在互联网和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率先传播和试用,但农村地区的教师却很难亲临现场体验和观摩。这给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教育方式带来一定的滞后性和封闭性,很多所谓“新”的教学方法推广到农村学校时,已经是城市教学中过时的方式。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不单要从教师、教学设备等“硬”资源入手,也要考虑到信息这一“软”资源。上文中提到,许多农村中学因缺乏实验设备而无法进行生物实验,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得到解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发达城市的某一中学实时连线,让我们的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他们的课堂实验,这样至少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真实过程,通过信息的实时传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改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建议
1.增加教师交流学习机会
农村生物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决定的,比如农村地处偏远、条件落后,并不是青年教师就业的最佳选择。这一现状虽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但在现有的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在不影响授课的前提下,多多增加农村生物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以开阔教师们的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洗礼。据笔者了解,一些市县高中的教师每年都会有定期“访学”,这些学校与发达地区学校联谊,每年会分派各个学科教师前往观摩学习,回校后再与其他教师分享交流经验。当然“走出去”着实有困难,可以考虑“请进来”的办法。比如每年举行一次市农村生物教师经验交流会,届时邀请教学专家就教师们困惑予以解惑,并传授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
2.修正学生学习价值观
学生之所以学习生物主动性不高,是因为价值观上尊崇“副科无用论”,认为作为副科的生物只是主科的点缀,只有在主科都学富有余的情况下,才会学习生物。很明显,这样片面的价值观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阻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很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对于教育、科学还有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是一种巨大的阻碍。因此,作为教师要修正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培养他们树立起“知识无高低”的学习价值观。并非中考考试的科目才是有用的知识,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样重要。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应付考试的机器,而是让他们了解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的完成社会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修正学生“副科无用论”的价值观就变得更加迫切与必要。
3.丰富生物学科奖评机制
除了从学生主观层面努力,还可以创造更多客观条件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比如创设生物学科多元奖评机制。以往农村生物教学中,教学评比或是学科竞赛活动举行的并不频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当地教育机构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生物竞赛活动,比如可以创设初中生物竞赛节,并设立专门基金和评选委员会,对获奖学生予以实际的鼓励,甚至可以考虑中考加分。当然,比赛方式要避免单一的笔试考试,可以增加实践报告评比、实验操作演示等。此外通过举办市县初中生物教学选拔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起到鼓励农村生物教师的效果。总之,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维度评比活动调动学生、教师的学习激情。
4.加强相关实验设备建设
实验室、实验设备的缺乏一直制约着农村生物教学,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情况开始有了好转。但在一些地区,实验设备仍然无法满足生物教学的需求。相对于化学、物理这些参加中考的学科,生物学科相对不受重视,而且部分农村地区确实很难负担实验室费用。因此落实相关实验设备建设需靠各方支援,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向社会各界募集捐款。甚至可以考虑创设专项公益基金,专门用于农村地区生物实验室建设。同时,大学或是科研机构淘汰的器材也可以捐给农村中学。只有农村地区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等实际需求解决了,农村生物实验教学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否则实验教学的理念只能是空中楼阁。
结语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大计,为了适应国家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其中农村发展再次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聚焦点。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当前改革的重点难点。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地区的切实推行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从教育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方案。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照新课程改革标准之镜,总结出农村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希望能为破农村地区教育之“坚冰”尽绵薄之力。
注释:
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