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018-02-25赵梦香
赵梦香
(新疆阿克苏市第六中学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一、时刻关注学生状态,营造和谐氛围
一节成功的化学课和老师、学生都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学生得积极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老师得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反应,尽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感到上化学课是一种放松,使学生们乐在其中。老师在授课时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于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要细心讲解,即使他们的问题在老师看来很低级幼稚,但老师也要有耐心,对于敢提出问题的同学,老师应该给予表扬,只有心中有疑问的同学才是真正动脑筋思考了的。这样会使同学们敢深思问题,敢问问题,同时也会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以及思考能力。老师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想法,便于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缺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只有让他们拥有善于思考的能力,不断地与老师交流,才能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
二、通过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脱离了小学生的稚嫩,开始了新一阶段的学习,所以他们对新知识充满了极大的兴趣,而随着时间流逝,他们这种求知欲越来越少。所以想要保持这种新鲜感,才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居里夫人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努力激发学生内心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过程中得到享受,是当代教育的教学任务之一。而化学,作为一门研究性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课程中可以让学生研究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化学物品是怎样制成的等等。相比其他课程,化学课的课堂氛围要活跃一些。而课堂氛围的好坏与课堂的教学情境脱不了关系,想要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下几方面也许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第一,用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有些学生觉得在教室中上化学实验课既无趣又达不到效果,这的确没错。所以,我们做化学实验就要到专业的化学实验室去做,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展开自己的思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第二,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提出可深入研究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选取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第四,多使用模型图片等实物进行展示,老师也不要一味的在讲台上自己讲,多与学生互动,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才可能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给学生亲自实验的机会
在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 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但目前初中化学基本没有做到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多数的实验基本由老师全程操作,学生只可以在旁边看,甚至有些老师不允许同学碰这些实验器材。学生只有通过老师做出的实验看到现象得出结论,这远远不如自己动手来的记忆深刻,在这一方面,学生完全是被动的,丝毫没有体现实验化学的意义。基于此,我们也列下几点建议,如下:
第1,把化学实验课由老师操作变为学生操作。例如“判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的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玻璃片,小木棒等作为实验仪器;碳酸钙,盐酸,过氧化氢等作为实验药品。首先要收集气体,实验室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放入集气瓶中。之后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将收集到的氧气放入另外一个集气瓶中。接着用燃烧的小木棒分别放到两个集气瓶口观察现象,我们会得出,燃烧的小木棒在二氧化碳气体下会熄灭,在氧气下会复燃。有些求知欲强的同学就会问了,制得的气体纯不纯,会不会是其他气体导致的上述结果。另外也有同学说到氢气也会使小木棒复燃。诸如此类,同学们反应的问题越来越多,这说明我们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快的带动起来,自然他们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第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不知道它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对未知充满好奇,而这种好奇是我们教学中所缺乏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加以引诱,把同学们带入到一个积极热烈的环境中,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增加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将课堂主体回归到学生并尊重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往往被认为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观念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学习的知识也都是被动的,而老师只顾在讲台上自说自话不管学生在下面都干些什么。而在现代教学中,老师是主体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更加注重学生是否参与其中。另外我国教育法规定,学习内不可设置优班以区分优生和差生,所有的学生都要得到尊重,老师们应该对学习稍差的学生加以关注,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鼓励。如果只一味的责怪他们辱骂他们,他们更会从心底厌恶学习,这样做下去往往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树立自信,慢慢地在学习中获得成就。
总结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我们目前教育所追寻的目标。注重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老师也要从自身做好榜样,不断学习,跟随化学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