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5何哲江
何哲江
(湖南省桃源县兴隆街中学 湖南 常德 415700)
众所周知,在整个初中教育体系中,物理是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践,但又比较抽象,这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来说,学起来难免会感到困难,所以,借助生活这个大载体,有效拉近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使得学生认识到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之后,也能够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由此看来,将生活化教学法有效的落实到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去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一、利用生活元素导入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程导入作为整个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充分利用生活元素来导入一节物理课的教学,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的去开展整节课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好好备课,找到生活元素、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爱好三者的衔接点,以此为着手点来导入课程教学;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创新,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导入来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更好的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压强”这一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通过两个生活化实验来导入新课,即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一只圆珠笔,拔掉笔帽,然后让学生用手分别压住笔的两端,让学生感觉一些有什么不同;之后,我又请几位同学上台利用我事先准备好的两钉子和一个木板来做实验,其中一个钉子比较尖,另一个比较钝,让学生用榔头将两个钉子钉入同一个木板,问他们有什么感受,用力情况是否一样?两个实验过后,学生的好奇心大增,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此时,我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当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生活化现象讲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
很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要服务于实际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来进行物理知识点的讲解,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这一道理,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摩擦力”这一内容时,就为学生列举了几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一个是学生在参加拔河比赛时穿新球鞋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地面上不能有沙子;另一个是自行车的车轮上为什么会有花纹;还有一个就是机械手表戴久了需要上油。在让学生探究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时,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对摩擦力有了更深刻的掌握,而且也愿意主动探寻生活中更多用到摩擦力的现象。
三、把生活实例编入课后习题,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新课改背景下一直强调要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作业在学生看来就是一种负担,当然是希望老师留得越少越好,但新课改的今天,一直在和我们老师要效率,要质量,不留作业又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所以,我们换一个思路,摒弃那些枯燥乏味的习题,而是将一些生活实例编入到课后习题,给学生带来多种作业形式,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学生的作业压力,也达到了温故知新的作业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完“杠杆”的相关内容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大家经常听说在农贸市场上买东西,会出现缺斤短两的现象,而这就与不法商贩用的杆秤有关系,他们在杆秤上动了手脚,那么,能不能利用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平衡的条件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大家课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试一下。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兴趣极高,都愿意积极探索其中的猫腻,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学生不仅更深刻的温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而且也明白了诚信做人的道理,一举两得。
总的来说,将生活化教学法有效的融入到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去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并非易事,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的工作。作为一线初中物理教师,我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努力找寻生活与初中物理知识点的连接点,以此为着手点来给学生带来更真实的物理学习感受,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本文所提到的利用生活元素导入课程教学,利用生活现象讲授课程内容,把生活实例编入课后习题三个方法,是想从课程导入——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三个大的层面来确保生活化教学法应有价值的充分实现,当然,不够具体和完善,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继续学习,继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