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那些轻言的“放弃”
2018-02-25陈钰
陈 钰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板桥九年一贯制学校 云南 丽江 674209)
教学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而教学过程却通常是喜乐参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亦或是家长,对教育的感受均有喜有悲。却也有少数悲观主义者,对教学存在消极情绪,甚至放弃的态度。“放弃”是一种致命的悲观心理,危害极大。其实,永不放弃才有成功的希望。下面我就出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放弃”的悲观心理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等方面进行具体探讨分析。
一、那些“放弃”心理的产生
身为教师,对教学工作不免感到压力过重,有时甚至是身心俱疲。来自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均有可能让我们产生无力感。学生的不配合、家长的不理解和领导赋予的期望,渐渐地促使我们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不免轻言“放弃”。比如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道德品质较差的学生,骨子里便不相信他能改变,故在其教育上表现为有意没意的放弃态度。有时,对家长也产生失望心理,故疲于沟通。这就表现为对家校联系方面的放弃,对家校联系作用的怀疑。故有时会听到有的老师这样感慨“这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改变了,随他吧”,再如“你就不能奢望他能有什么改变”。
而放弃的心理也存在于学生自己,会有一些学生或因成绩不好、学习吃力、不够自信等原因,而选择放弃。尤其是九年级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压力下,选择了怯懦和放弃。故我们便听到诸如“反正学不会了”,“反正考不取了”等的感叹。殊不知,这样的态度,于学习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而对于学生家长,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也会出现悲观放弃的态度。亲身体验到一次,因班上的一位调皮捣蛋学生,多番劝解无效,故打电话给家长,本是想通过沟通交流,试图合力对孩子进行开导教育。可家长的态度很消极,说:“我们父母也没有办法啊!若实在不行,不管他了,能学多少算多少,让他混完初中算了。”如此,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并未有效完成,更没达到预期的目的。并且还会产生更坏的影响,即家长的情绪感染给老师。故产生这样的心理,“家长都已经放弃,那我还管他干什么呢?”
二、“放弃”心理对教学产生的危害
无疑,“放弃”心理对于教学是有害的。“放弃”是对教学成效的怀疑甚至是直接否定。是一种不战自退的怯懦,一种对教学预期效果的悲观。它让孩子的教育流于形式或是空白,对于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这给他的“怠惰”、“放任”带来了最大的便利。仿佛他的“原地踏步”得到了许可,他获得了最大的自由,而这种状态下的教学成效可想而知。
其次,“放弃”心理就像多米诺骨牌,也会产生连锁反应。表现在教学工作中,那就是这种心理在教师、学生与家长间相互感染。比如学生的破罐破摔的表现,很可能引起老师的不满甚至失望,经过多番劝解无效,最后选择放弃。反之,教师的态度也常常影响到学生。教师期望效应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故教师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失望甚至放弃的消极心理。随之,这种消极心理便会感染到学生。他们很可能就会认为“老师都放弃我了,我干嘛还要学呢”,故自己放弃自己。同样,孩子或者老师的放弃,均会影响到家长。经历了多番劝解教育,终感黔驴技穷。孩子的表现会让家长变得悲观失望,从而选择放弃。而教师的“放弃”心理对家长的影响更深。因为,家长在自己孩子的教育方面,寄予教师太多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成才。而一旦,他们所寄予厚望的教师产生了“放弃”心理,他们的失望可想而知,便也想到要放弃。
然而,教学或者学习都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再慢的速度,若能一直坚持,便能走出很大一段距离。教学怎能禁得起“原地踏步”?收效甚微,但如果一直都在前进,累积的成果是可以出乎我们意料的。
三、“放弃”心理的有效排解
不放弃才有希望,而为了不放弃,就要心存希望。
首先,得信任孩子。相信孩子会转变,相信他能进步,遏制住那些偶然冒出的想要放弃的念头,一点一点让希望燃起。
其次,适当的宽容。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也即在学生没有取得进步或进步很慢时,能够敞开胸怀等一等。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努力,来向大家证明他自己。
另外,多点耐心和爱心。“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心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哪怕是一道虚掩着的“门”。有一个学年,任教的是八年级语文,班里的一位男生特别叛逆,学习主动性较差。多次提醒均无效,家长的态度也是“放任自流”型。最后发展到最严重的程度,他上语文课,居然连课本都不再翻开。希望一点点被磨尽,确实想过要放弃。最后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单独找他谈了一次,从生活谈到学习。鉴于他一贯的态度,并没对这次谈话的效果有太大的期望。可结果却出乎意料,近乎半月没翻开的课本被翻开了。原来,再叛逆的学生,需要的还是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多点耐心和爱心,冰冻再久的心灵也会融化。
“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就会在教学中有一种其乐无穷的兴奋,学生也会因此情绪高涨”,教师的教学情绪能直接感染学生。故我们应时常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学生学习的一缕阳光,让他们时时见到光亮,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总之,不放弃才有希望,情况再糟,相信它能变好。并且给足它变好的时间,静静地等一等。不要急于说不,轻言放弃。有时候,不抛弃、不放弃就是最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