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
2018-02-25巴特那生巴依尔特拉
巴特那生·巴依尔特拉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新疆 塔城 834499)
初中阶段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人生重要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和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有序的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一直都在提倡创新思维,怎样才算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跟其他人不同,有新颖的想法。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去积极探索问题,主动参与,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基于此,初中语文创新思维教学的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新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保证,只要国家有了创新的动力才能不断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国家创新力的发展需要青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的提高,他们才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创新力就是整个国家的创新力。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创新思维能力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问题自然不必多说,然而存在的实际情况却不是太如人意。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早就被许多教师淘汰,然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具体体现在:(1)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形式还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形式,还是存在着应试教学的影子。(2)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教师整节课都在自己讲,学生整节课都在听,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因此,语文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学的模式简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存在着隔阂,没有体现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体现不出来。
3 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语文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所以进行创新性思维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进行语文的创新性教学的关键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部分操作:
3.1 观念的改变。语文教育要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向着创新思维的方向继续前进,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旧的观念需要抛弃,语文的教学需要新的观念的引领,所以这就对教师的知识和教学能力构成一大挑战。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学习现在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思想、不断研究新的教学课题和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改进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不管观念是如何变化的,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发挥好教师的主观性能动性。教师在上课之初,注意认真备课,根据班级绝大多数的学生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另外针对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的掌握情况及时的制定个性化方案,帮助他们学有所成。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3.2 兴趣的激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想要去认识他,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起点。兴趣除了学生本身对这部分知识感兴趣外,更大的一方面与教师有关系。教师学识渊博,讲课滔滔不绝,有关的知识点条分缕析的特别透彻,学生肯定就会认为老师知识渊博,敬佩老师,进而对这门课感兴趣。或者教师的人格魅力比较大,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进而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感兴趣。所以,兴趣的激发一方面在学生本身一方面在教师。
3.3 信心的树立。有些学生本身能力很好,但是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承担不了重任。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了,他们将会使自己的能力发挥最大的作用,能够自己进行某项研究。但是教师和学生受到传统的教学形式影响太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课外活动的开展比如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或者班级宣传活动来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学生加入到活动的进程中的时候和其他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到一起学习的快乐,增强自身的参与感。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荣誉感,成就感,奉献精神都会体现出来。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逐渐培养出自信独立的的精神,在活动中活跃思维,帮助学习,促进教师的创新教学。
总结
初中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目标,初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多种多样,需要教师依照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创新能力不只需要教师一人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统筹协调多方面的因素,教师对自己多加要求,对学生细心照顾。学生也要认识到创新思维能力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配合老师搞好创新发展的教学活动,只有师生相互配合好才能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