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5孙万花
孙万花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三滩教管中心 甘肃 白银 730615)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也能够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能够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吸收,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机会,开展读写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升。
一、提炼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类型的文章,这些文章语句优美、内涵深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文本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做一个做好的你》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读全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读。有的学生喜欢“美和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本来的面貌如何,更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我让学生将这个句子的主要结构进行分析,转换成为“美和丑,并不仅仅在于______,更在于______”,并在空白处填上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答道:“美和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五官是否美丽,更在于他们自己的气质和心灵。”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对于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地将自己的认识套入到文本中,实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二、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体会语言
阅读是学生解析文本、吸收文本的过程,写作是学生将自己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运用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写,还应掌握不同的语言风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精华部分,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受到写作上的启发,从而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
例如,在学习《三峡之秋》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我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练笔,让学生写100字左右的小作文,将自己眼中的秋天进行描绘。有的学生写道,秋天是静谧的、深邃的,天空和树木都非常高,好像要直上云霄;有的学生写道,秋天是清爽的,也是冬天的序曲,不知何时冬就会来到。在写完之后,同学之间对自己写的作文进行展示,互相交流了写作中的想法,对自己的语言描述能力进行了评价。最后,我总结道:“同学们都对自己眼中的秋天进行了描绘,那么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方纪是如何描绘三峡的秋天,他的语言又有哪些特点。”学生通过独立写作,对于秋天景色描写有了一定的认知,带着进一步感受文本、体味作者语言的目的而走入了《三峡之秋》的文本中,感受三峡的秋景在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变化,学习描写景色的语言艺术,有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补充文本,引导学生释放想象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课文中一些没有详细描述、存在着空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开展写作训练,补充作者想说但是没有说出的部分,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在补充文本的过程中进行发展、扩充,同时使文本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厚实。
例如,在学习《有些人》的时候,作者描绘了他的女老师、米店老板、路边休息的中年人、代数老师的片段,通过对这几个事件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普通人身上并不普通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第三个故事中描绘了一个在路边休息的中年人,他看上去非常疲惫,但是作者并没有过去帮助他。请同学们开展想象,写一写,这个中年人遭遇到了什么?他是中暑了还是生病了?如果我过去帮助他了,会有什么后续故事呢?请同学们用大约100字左右的作文来对这些空白进行补充。”有的学生写道,这个中年人是中暑了,非常需要喝水,但是却没有力气去买水。“我”在走了之后,非常后悔,又重新回来买了一瓶水给他,他非常感谢我的善良。在回家之后,这个中年人向自己的孩子诉说了获救的故事,教育他的孩子也要成为一个和“我”一样善良的人,让爱心得以传递。通过补充文本,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课文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故事、发散思维,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够实现有机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读写结合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即能够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在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