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探讨
2018-02-25田萍
田 萍
(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民族完小 贵州 铜仁 5541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境教学法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应用到了课堂当中。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枯燥无聊的识字变得有趣,将抽象复杂的阅读变得具体,将困难高深的作文变得简单,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促进学生的语文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游戏情境中趣味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语言文字,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众所周知,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如果我们可以可以将游戏情境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升学生的识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春风吹》当中“柳”“醒”“蛙”“轻”“细”“快”“葵”这七个生字时,我先将他们按照结构拆分成了两个部分,如:柳拆成“木”和“卯”,制作成了14张卡片。其次,我将学生分为了14人一组的几个大组,先让一组学生每人拿一张卡片,拿偏旁卡片的站在教室的左边,拿部首的站在教室的右边。然后,学生可以按照偏旁找部首形式“送信”,也可以按照部首找偏旁的方式“送信”。在“信”抵达后,送信的学生还要说出整体字的拼音和念法。如:拿“酉”的同学去给拿“星”的同学送信,当他送到的时候,还要给拿“星”的学生说:是醒让我来给你送信的,拿“星”的同学说:“是谁?”送信的学生要大声拼写“醒”的拼音,让收信的学生和全班学生听清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识字,对构建趣味高效的语文课堂有重要的作用。
二、在对话情境中深化阅读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很大的原因是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体验性,只是拿着教学参考单调的为学生讲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对话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深入的交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悟,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明确文章的意义和主题了。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节课时,我就是通过为学生创设对话情境的方式来教学的。首先,我将学生按照文章的人物(晏子、楚王、大臣、侍卫、旁白)分为了5人一组的多个小组。其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话表演,深入理解文章,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再组织学生谈谈对晏子和楚王的形象评价,以此深化文章主题。最后,归纳总结晏子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样不但确保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式。
三、在生活情境中指导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涌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生活体验和感悟就是学生写作的主要源泉。针对当前学生作文空洞、没有情感、思维固定等弊端,教师可以选择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充满生命力的环境中,多角度观察,体会人物情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生活的迷人魅力,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写作视角,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说:“秋天来了,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校园的不同呢?景物有没有什么变化?你们的心情有没有什么不同?其次,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几幅春、夏、秋、冬校园的实景图,几幅不同季节学生课间游戏活动的变化图,以及学生服装的变化图,以加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勾起学生对不同季节校园的回忆,让学生可以借此抒发对校园的思想感情。然后,我为学生规定了这次作文的主题《校园》,学生可以抓住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悟,抒发自己对校园独特的情感和态度。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情感表达,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式。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快乐识字,深化阅读,提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