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入山村处处花 优化“导悟”见效益

2018-02-25苏文静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关键

苏文静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瑞英小学 广东 佛山 528305)

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悟”——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味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要确保学生“悟”的效果,教师的“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得法,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思想内涵与表现的语言形式的深层把握和领会。

1 创设情境导悟——万紫千红总是春

启悟常常是在品词、品句、品读以及情境的体验中进行的。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老师课件出示了阴雨菲菲,杨柳依依的画面,播放悠扬古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像:看看窗外,是什么引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看着生动的画面,听着伤感的音乐,学生感悟到了:那青青的杨柳,化做挽留朋友的手臂,沙沙的细雨宛若为分别而撒落的泪滴。在全心的诵读中,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静止的诗文变成了灵动的情感。那一句句动情的朗读告诉我们,此时的课堂已经实现了人本合一。达到了其言出于我口,其意出于我心的境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把学生带进万紫千红的情感百花园,个性的感悟文章的情感,成功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领悟文章的主旨。

2 巧抓“关键”导悟——儿童急走追黄蝶

课文有凝聚全篇思想内容的关键部分,段落有凝聚全段内容的重点语句,句子有凝聚全句意思的关键词语,我们可以巧妙的抓住这些“关键”进行有效的导悟。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学生找出全篇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采用“中心开花法”,引导学生找出围绕这个中心写的鲁迅先生的四件事,让学生自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品读交流:1、“谈水浒”中引导学生抓住伯父教育我的话进行品读,找出这部分的关键词“张冠李戴”“囫囵吞枣”理解感悟,从而感悟出:鲁迅读书认真,并且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2、“谈碰壁”抓住“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个关键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伯父的爱憎分明的品格……

这样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词语,步步深入地感悟,与文本对话,才能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习得方法,内化感悟,学有所得。

3 感情朗读导悟——散入春风满洛城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感、意蕴感与情趣感,让学生在愉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深化感染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父亲为了和儿子在一起变得如此的执着!最后,我播放音乐,声情并茂地说:“假如他是你的父亲,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他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36个小时不停地挖呀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此时此刻你想怎样朗读这句话来表达你内心的感受?”此时,孩子们都被感染了,很多孩子热泪盈眶,进入到了课文中的情感,也读出了作者的感情。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以情激情”,学生以读悟情,披文入情,与文本对话。才能让情感如春风散入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掀起学生心中的阵阵涟漪,产生积极的共鸣,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

4 联系生活导悟——纸上得来终觉浅

“文学源于生活”,教材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作为教材的二次开发者,应把文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语文的人文性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文道合一”。

如《我为你骄傲》,最后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共鸣。类似的事情,处理的方法,学生或者亲身经历,或者看到过。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悟,增强了行为认知的能力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应该在生活中实现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 巧诱质疑导悟——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释疑,方能深入浅出,更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内涵,有效地提高导悟的效果。

如《鸟的天堂》,在理解了题目“鸟的天堂”就是小鸟的乐园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初知大意。再进一步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读懂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学生在不断地释疑过程中,慢慢地感受到大榕树的美,能及“鸟的天堂”名副其实,唤起学生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

质疑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深入感悟,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质疑中,闪动着灵性,涌动着悟性,感悟文本事半功倍。

引导的方法多种多样,“教无定法,唯有得法。”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学生自主感悟,才能真正领会文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蕴味,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要让阅读教学中的感悟由“外延”走向“内涵”,让学生真正习得能力,内化素养。

猜你喜欢

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买酸奶,这几个关键不能不知道
2020年关键流行色组——自然畅游
走好关键“五步” 加强自身建设
2019年如何靠小龙虾发家致富,关键看这几点
获胜关键
蒋百里:“关键是中国人自己要努力”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内燃机的关键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