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2018-02-25吉燕伶
吉燕伶
(贵州省纳雍县锅圈岩乡钟山小学 贵州 纳雍 553300)
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首先要让学生有想要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设置的课堂问题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提高提问的质量,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问题,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梯度,不同等级的问题。
一、创设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进入课堂状态比较慢热,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巧妙地设置一些课堂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1]。
例如:在教学《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教学途径来向学生传授课文中的相关知识,多媒体生动的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引导向性的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中包括槐树的知识,谁能给我讲讲自己对槐树的认识?”“你们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槐树?见过槐树的学生可以给我们说说槐树都有什么特征呢?”“槐树浑身都是宝,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谈谈槐树有哪些用途?”语文教师提出的这一引导性问题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引起共鸣,激发其兴趣,使之更愿意主动去学习该课的内容,探索更多关于槐乡的故事。
二、善于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
在学生具备高昂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基础上,教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要从抓住关键问题,提出关键问题入手。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对课程学习的知识点了解非常透彻,把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明确每篇课文的知识模块重点、难点内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关键问题、重点问题。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也能明确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从教师的提问中抓住重要知识[2]。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理清楚全文的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分段,使学生从部分上来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找出课文重点。在学生基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课文学习的关键性问题:“在这篇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件事情?主要的人物有哪些?”“描写曹冲的语句有哪些?分别体现出曹冲怎样的性格特点?”“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阅读理解的大体步骤,以及对一篇文章内在含义挖掘的方法。通过问题,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学会了学习方法和技巧。
三、注意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有效提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如果语文教师针对全班学生提出一样难度的问题,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能感觉问题的难度没有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学兴趣;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可能感觉问题的难度较大,解决起来比较费力,损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必须注意问题的梯度,尽量使所有学生都有讨论的机会,提高学生在课堂提问教学中的参与度[3]。
例如:在教学《矛和盾的集合》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给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你们在玩打仗游戏的时候,士兵手里都会拿着矛和盾,它们在交战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如果你是打仗时的战士,你是怎样使用矛和盾来打败敌人的?”“假设你武高强,你左右手分别拿着矛和盾,可还是没能战胜对方,请从武器装备的角度考虑原因。”教师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难度依次提高。第一个问题是基本型问题,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能够解决该类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难度比第一个问题稍有提高,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挑战自己,激发自己思考。第三个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需要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是一个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设置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以及注重因材施教三个方面开展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