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全体思考发展促进创新
——对农村数学教育的我思考

2018-02-25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活力农村数学

陈 芳

(湖南省吉首市矮寨中学 湖南 吉首 416000)

笔者的教学对象是纯农村的,平时的数学教学,总感到自身乃至相关同行都没有能够正确处理好相关的关系,学生学习数学都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怎样进行我们特有教学对象的教育?窃以为必须关注全体思考发展促进创新。

一、关注全体是基础

在农村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留守学生比较多,从平时的具体数学教学的现实看,留守学生的学习态度多不端正,学习的习惯多不为良好,学习的质量多不为理想,作为一个班级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准多没有得到理想的提高。这是客观的现实,但我们教师有无主观上的原因?有!数学教育教学对留守学生的全面关注一般教师多是没有能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多以为不少留守学生多是不可救药的,一些留守学生已经就是“朽木不可雕矣”!从相关意义上说,留守学生根本就不是朽木,如果我们能够对其正确对待,秉承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实现数学教学的关注全体,尤其能够施以留守学生的特殊帮助,那么,数学教学的多“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还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作为农村的数学教育教学,看重的第一点即为关注全体。关注全体不仅仅就是留守学生的学习可能,更是义务教育赋予人们的历史责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当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当让学生得以充分的发展,当力促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坚持凭借自己的一颗热心,关注留守学生,施以留守学生之特别的爱,而且奉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之特别的爱。

二、思考发展是必然

农村学生不能因在学生前冠之以“农村”,就以为他们是数学学习的多不能发展者,更不能仍以传统的“填鸭式”去实施我们的教学。从相关意义上说,当今之理想的智育是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的全过程。实现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真正发展,那教师之教的方式必须改变,只有教师之教的方式改变了,那才可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看,在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思考着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的过程。当学生能够经历着数学的学习,那发展都是必然的,而且就是相当的必然。叶澜教授曾在上世纪末专题研究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问题,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响亮口号。作为我们农村的数学教学,当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世外桃源,也应当对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进行研究,更应当实现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有效促进。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管学习怎样的内容,也不管进行怎样的学习,多从发展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也多从发展学生的角度去实施教学的流程。数学课堂教学多是动态发展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精彩,出现许许多多的生成。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其生成,哪怕就是错误的生成。给学生以绽放发展之靓丽奇葩的机会。大家都在生成资源的利用上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着充分的发展。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的充分发展,所学到的数学都是有价值的,而且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极有价值。

三、促进创新是根本

进入新世纪,创新教育成为人们进行教育的主旋律。事实上,教育的不创新,其教育将是某种程度上的毫无活力。我们所从事的农村数学教育教学,也必须实现创新,而且就是高度意义上的创新。我们所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农村学生的创新活力也是有的,创造的潜力也是完全存在着的。人们不要以为农村学校学生就不具备任何意义上的创新创造,也不要以为实施农村学校数学学习的创新创造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平时的数学教学令人们感到欣喜的是,一经思考学生的创新创造,一经实施着激发学生创造激活学生创新的教学,那学生则充满着无限的创新创造活力。这都比较有意义地说明,我们农村的数学教学也应当举起促进学生创新创造的旗帜。农村学校数学教学的举起促进学生创新创造的大旗,其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创造的智慧。应当说,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农村学校的数学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让自身的数学教育教学达到创新创造的目的,我们首先当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可以说,我们原先也只有实施教育教学的半桶水,而创新数学的教育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创造,亟需我们具有教育教学的一桶水,甚至就是一池的水,而且就是不断流淌着的活水。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作为教师是需要不断地学习的,是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的。我们也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实施自身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而且就是相当程度上的创新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创造,作为教师也还必须具有着相当的勇气,努力成为学生创新创造的指路明灯。

猜你喜欢

活力农村数学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活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