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题导学”给小说阅读教学注入积极心理的活力

2018-02-25陈丽丽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导学环节

陈丽丽

(江阴市第一中学 江苏 江阴 214400)

一、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

小说是一种凭借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环境风光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文学样式。“小说,尤其是世界上的一些优秀小说是人类把握世界、认识世界、反映生活并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进行文化反思的特殊形式。”(1)因而小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思想艺术的内涵,而这些价值,是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不能替换的。而小说所散发的艺术魅力也是其他文学样式无法匹及的。另外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很重要,第一,小说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综合运用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小说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去。第二,小说容量大,能够更全面、更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人物命运发展变化的轨迹,能够更完整地记录错综复杂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能够更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正如黑格尔所说,小说能够“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乃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应该说,小说阅读非常有助于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一目标。而现实中小说阅读教学却长期被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所禁锢,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说教的方式,在学生缺失思维过程或极少思维的前提下,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参替代了思维,标准答案替代了个性解读。这样就使本应精彩纷呈的小说阅读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迷人的魅力,从现实的教学中来说,学生往往喜欢课前翻看文中的小说教材,却对教师上课分析的环节兴趣索然,因为一些僵化的套路式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等饱受批判的教学模式仍在很多课堂上大行其道,小说阅读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迷人的魅力,也使得其背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宗旨越来越远,成为了“精神专制”的载体。

二、“问题导学”模式对小说阅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1、“自主学习”激起学生积极阅读小说的兴趣。“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应遵循一个基本的程序,那就是“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共同总结,知识生成——达成训练,巩固提高。”在这一环节中“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尤为重要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而“问题导学”模式非常注重学生课前的充分预习,在“自主学习单”中,教师会预先告知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交代小说的背景和有关作家的生活环境和创作风格,使学生能够根据“自主学习单”中提出的预习问题,对文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并且激发他们的思维,提出“我的疑问”。“自主学习单”首先给了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有效避免了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和作业压力中对阅读的漠视,其实学生是喜欢和渴望阅读的,只是在高中的学习环境中,阅读却成了一件奢侈和浪费的事,有很多学生有心无力,更有很多人选择了放弃,甚至连最基本的课本阅读都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自主预习”这一环节就像是给干涸的水塘注入了充分的水和养分,使这些在水塘里濒临死亡的“鱼儿”能够自在的畅游和呼吸,天性得到释放,灵魂受到滋养。而阅读带给人的享受和乐趣,是连续而长效的,因此,“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正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阵地。

2、“合作探究”强化学生小说阅读的积极心理。“问题导学”模式就是指通过教师创设特地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运用和获取一定知识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并获得沟通文化的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环节紧承“自主学习”环节而来,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我的疑问”进行归纳和整理后,先让合作小组互帮互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然后将相对集中并且争议性较大的问题投示给全班进行解决。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而“合作探究”环节中“我的疑问”全部来自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从更深层的文本细读,到小组内思维的交换,到组织语言准备上台展讲,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精神专制曾经是小说主题诠释的一大痼疾。韩军指出“用一套唯一的‘群性话语’‘公共思维’模式,箝制师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式、说话方式,压抑精神自由,禁绝个性语言;用专制色彩的伪神圣、假崇高的观点去看待‘高尚’、‘健康’、‘先进’、‘有意义’等人文价值范畴,让师生的语言,远离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现实生活。”(2)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悟,不仅学习效益大大提高,而在这样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很强的“主人翁”精神,还课堂给学生,学习乐于参与其中,积极性高,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心理品质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展。比如在长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一课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在课堂展示环节中,积极踊跃,畅所欲言,举例分析,判断评价都很到位,俨然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所以说,在教学中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即是培养和强化学生阅读小说积极心理的关键环节。

3、“达标检测”巩固积极阅读心理的成效。教学实践早已证明,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的猎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坚持终身学习,正如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的那样:“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在“问题导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运用积极的阅读心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仍然存在实践运用的空白。传统的高中语文课本配套的检测型练习册往往无法对应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 学习方法和教学的重难点,所谓“学以致用”,是否真正会学,要靠“会用”来做检测。因此,“问题导学”模式中针对前两个环节专门设定“达标检测”的环节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同样也做到了对小说阅读教学积极心理的有效延续。例如在《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把教学目标设计为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而在“达标检测”单中配上的是短篇小说《雁阵》的阅读,重点训练学生通过解读小说的自然环境读懂人物的能力。在解答文中“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怎样的作用?”这一题时学生因为在“合作探究”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基本呈现出成竹在胸,气定神闲的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表现地比较积极,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抓手,“达标检测”的结果良好,学生得到了基本的肯定,从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很好地为下一节课,下一个板块的教学奠定另外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积极心理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从个人成长而言,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等,而在学生时代培养这样一种积极的心理主要依靠的阵地就是课堂和教学。而良好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能力又是提升这种心理的良方,因此怎样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问题导学”模式恰恰就是契合这种教学发展需求的新型模式,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盲目排外,更不能“全部拿来”,我们需要的就是在科学教育理念指引下,做更多切实有效的实践研究,为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注入积极心理的活力。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导学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