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探究
2018-02-25梁海燕
梁海燕
(横县云表镇飘竹村委小学 广西 横县 53030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激发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只有孩子对阅读的欲望增强了,产生了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渐渐培养阅读的持久性,才会释放巨大的潜能。因此,我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主动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1.1 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大多是对书的内容缺乏了解,我常常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让孩子产生对书的向往,并有意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情节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诱导其阅读该书籍。
1.2 以身示范法。我经常给学生讲述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我常和学生同读一本书,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参演学生排的童话剧。我用自身阅读的状况、习惯,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1.3 赏识激励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阅读活动的开展中,我会始终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阅读愿望。让有进步的学生成为其它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1.4 活动激趣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是我的责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砺炼学生的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促进学生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1)读书笔记展示。寒、暑假,我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自行设计封面,装订成册,在开学时举行"我的读书笔记展示",评出优胜者。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以读促写,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我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了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如:"好书我推荐"、"最佳童话剧"、"优秀阅读卡"的展示、评比活动等,学生们积极参与,沉浸在浓浓的阅读氛围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掀起了读书的新高潮。
2 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2.1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1)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2)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2.2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2.3 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 教师的指导重点要统一,方式要灵活。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
因学生情趣不一,自学时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我们可以采取个别指导,集体指导,开展讨论会,交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3 巧荐书目,促进孩子喜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可见读书尤其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因此,给学生推荐合适的喜欢的课外读物,是我作为语文老师极为重要的任务。
3.1 根据年段推荐书目。年龄不同,其阅读的倾向和兴趣也有所不同。针对我班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有较强的好奇心,好表现自己,向往神秘等特点,我向他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也让《窗边的小豆豆》《淘气包马小跳》等新读物进入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喜欢读并在在阅读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3.2 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经常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学生被书中描绘的曲折故事情节和人物美好的心灵所吸引,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纷纷购买、借阅,享受阅读的快乐。
3.3 让善读者引领阅读。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阅读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了寥寥几本,针对这些情况,我教学生们给书籍分类,按阅读兴趣划分小组,定期让一个小组谈阅读体会,推荐所读书籍。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既是阅读的积极参与者,又是阅读的积极引领和推进者,这样做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
4 制定计划,保障阅读的进行
计划是行动的保护伞。我教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并要求把计划写"详、实",第一学期,我让学生按月制定阅读计划。到了每个月末,根据学生的执行情况,我会提醒学生及时做出调整。第二学期,我要求学生制定学期阅读计划。学生们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阅读活动,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5 传授方法,培养阅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我利用课外阅读课,着重向学生介绍了行之有效的"三读法"。即"精读、选读、速读"。选读法是学生根据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籍。速读法是对所读的书籍,快速地观其概貌,作出信息处理和消化,以便得到较多的信息。精读法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三法"共用,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读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