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写作文的兴趣
2018-02-25朱振华
朱振华
(河北曲周 05725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然而,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头疼的是教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几乎是“谈写变色”。其实,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事情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阶段是学生练习写作文、练习写真人实事、写出自己真实情感、培养写作兴趣、为将来作文打下扎实基础的阶段。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离不开教师引导他们平时的观察、积累、阅读、模仿、想象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的:“作文这回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因此,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会观察、积累、阅读、模仿、想象等。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引导观察,开拓学生视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娶亲送经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不会在写时因为没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现状。即时作文是指导观察的最佳途径,因为过去的生活往往比较模糊,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并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三)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文如泉涌,思维敏捷。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一个人的阅历总是有限的。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不能亲自去接触、认识的生活知识,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写作材料。再次,阅读又是掌握写作顺序,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文章读的多了,耳濡目染,便会学会一些写作技巧。如怎样对细节进行描写,怎样使文路清晰明了,怎样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等。最后,阅读还可以积累语言,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随手摘抄下来,在作文时,把积累的词、句运用进去,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为此,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阅读、诵读、对话三级阅读课程体系,阅读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诵读即对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对话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作文要有亲身感受,有真情实感
小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大脑中的那些未被人为规则“净化”的稚语往往充满灵性,有的甚至神奇的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都是孩子想要表达的。作文的动力实际上就是他们心中旺盛的表达欲望,如果我们用过高过严的、整齐划一的要求设置障碍,就会挫伤他们表达的热情。表达的热情没了,那不爱作文也就不难理解了。
《新课标》要求: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鉴于此,教师必须抛弃老一套的作文教学模式。要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语言,从文体到文法,都不能限制的太死,要给学生自由选择、自主表达的权利,让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高兴怎么写就怎么写,真正写出实景实物,叙述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一首优美的小诗,一篇简短的日记,一段独到的体会,一份真情的流露,都可当作一篇习作,真正把学生从写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作文形式更是要抛弃统一命题的做法,采用选择式、自主式、情感式、符号式、片断式等多种形式的命题、半命题或让学生自由命题,以此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开放写作内容,开放写作形式,让学生不再套公式似的瞎编乱造,不再抓壮丁似的东拼西凑,用真情真心真话抒写他们的生活,爱上用我笔诉我心的表达方式。
三、重视作文的评改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笔者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学生的面前也会出现一片芳草地。我相信,如果我们教师善于用心教学作文课,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情趣爱好,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就会犹如拥有一支生花妙笔,令学生才思泉涌,文采飞扬,写起作文得心应手,作出佳作一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