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兴趣培养
2018-02-25赵猛
赵 猛
(阆中市河溪镇小学校 四川 阆中 6374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经常遇到对写作文不感兴趣、无话可说、生编硬造、拿来就抄等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多次尝试变换引导训练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所收获。回顾总结归纳出一些有效方法,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指导作文训练,以提高写作水平。
1 观察
1.1 什么是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观察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接近大自然,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序地安排组织学生观察,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1.2 观察的作用:观察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直接的、第一手的材料,主要是靠观察得来的。如果没有观察,那就如同瞎子一样,对于外界事物的感觉和认识就会失掉许多。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据法国学者伏尔泰记载,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观察苹果落地,想到了地球的吸引力,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观察水开后蒸汽能顶起壶盖,从而改进了蒸汽机。达尔文对各种生物进行长期观察,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的学说。巴甫洛夫通过观察,揭示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1.3 观察的方法:观察是要讲究方法的,不同的观察任务也需要不同的观察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会学生必要的观察方法可以在写作训练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管写什么,都是重在细节,重在表现其与众不同之处。 一是要准确把握第一印象才能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比如人就从五官着手然后到衣着,行为举止;动物也可以从外部特征着手分析其特殊之处。二是要了解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部过程及规律,才有利于抓住特征突出部分准确表达。观察种子的发芽;瓜果开花到成熟;蔬菜粮食种植施肥管理到收获;四季更替往复;实验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写作不一定要表现全过程,但只有了解了全部才能准确地把握部分,表现部分。 三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能力。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雨后的彩虹那是光的折射反射原理;万物生长靠太阳那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等,我们看到的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科学原理。人类社会也一样:一滴水反应太阳,言为心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想行为表现精神品质。
1.4 观察的顺序:①时间推移: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观察了解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有的过程很长,要定时查看并记录。②空间方位:按照空间布局的位置来观察,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上下,远近,准确定位才便于准确说明介绍。③移步换景:也就是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当然,为了表达的需要要抓住重点。
二、阅读
2.1 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 、图标等。首先是把视觉材料变成声音,后达到对视觉材料的理解。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2.2 阅读方法:①朗读: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②默读: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③吟诵:吟诵多有情趣。李白诗云:“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所谓吟咏诗词,诵读文赋,吟诵,就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
2.3 阅读的好处:①培养学习兴趣—— 尽快使孩子喜爱阅读,一旦孩子爱上阅读便欲罢不能,他们会不停的阅读,越读越多,越读越好。②增强语言能力—— 喜欢阅读的孩子语言能力特别强,在听、说、读、写方面较不爱阅读的孩子搞,孩子从书中领悟复杂的意念,欣赏语言的美妙。③增加知识面——阅读使孩子涉猎多方面知识,文学、历史、地理、科学、政治等,增广见闻,对学习有裨益。④提升协作能力——喜欢阅读的孩子掌握的语言文字能力,往往超越同级同学,不必背诵、强记课文而能取得好成绩,在校外考试也能取得佳绩,因为阅读提升了写作能力。⑤受到人格熏陶——爱读书的孩子有悲天悯人的仁爱心,能为他人着想,同情别人的不幸遭遇,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从书中学习。⑥培养思考想象,感受快乐——阅读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书中世界广阔无限,给他们带来无限的想象,乐以忘忧。
2.4 阅读内容。① 阅读课本:其实教材中的课文,才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最好的范文。教师要“少讲、精练、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以课文为主,结合注解、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口语交际等,适当拓展补充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并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②阅读报刊杂志:许多书籍报刊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学生获取作文创作的材料宝库。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语文报》《作文周刊》《读者》《读与写》《名城文学》《少年时代》等,学校有开放式图书架,班级有图书角,让学生大量阅读并互相传阅。另外鼓励学生定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需要的图书。这样使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了素材,培养了能力。有范文引路,收到了以读促写之功效。③阅读名家名著:阅读名家名著,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我们喜欢苏东坡的词,便向往他那自由、豁达、乐观的天性,学习他那无论富贵贫穷都始终保持亲切超脱的人生姿态。同样,雨果的博大,契诃夫的幽默,冰心的隽永,朱自清的清新,毛泽东的恢宏壮丽,都是我们最丰富的精神营养品。……我们要永远与书籍为友,以书籍为师。
三、体验生活
3.1 什么是体验生活?一般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人为了某种需要而深入到以前不够熟悉了解的某个领域去认识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情况的行动。如作家、演员等到农村、到工厂等地方去体验农民工人等的生活情况。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积累写作素材仅靠观察阅读还不够,还要经历各种生活实践积累丰富的生活感受。要想体验不同人群不同工种不同领域的不同感受,提炼加工才成为写作素材,就需要深入不同领域去体验生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有这个道理。
3.2 体验生活的好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从小积累生活体验和感受必将激发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与否牵动着整个语文教学,学生有兴趣读写,善于从生活中搜索写作素材,乐于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就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预想不到的惊喜。从教学实践出发,摸索了适合小学作文教学之法,它是通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写自己的感受等途径来实现的。
3.3 怎样体验生活:当然是根据需要的原则去体验。曹雪芹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让学生写作文之前,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带学生参观访问,组织班会,让学生去野外观察游戏,从而扩展学生视野,培养观察力,想像力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作文之前让学生先进行写作材料的选择,如:把学生带入社会,带进自然,让他们走进市场,走进商场,进行一些交往购物的活动。让他们在山坡上,田野里活动。采集,喂蚂蚁,捉蜻蜓。激发生活的情趣,回到课堂,把经过情感说出来,按说的写出来,写出活生生的生活,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作文。这样也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四、练笔
4.1 什么是练笔:在观察阅读以及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感触,激发了灵感就及时把它写出来。
写作需要平时的积累,抓住灵感的火花,记录生活的感受,找到学科的联系,感受艺术美妙,养成抓住机会练笔的习惯。
4.2 怎样练笔:①写日记日记是学生生活的仓库,是学生笔耕的田野,是学生绽放思想火花的天空。我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的要求只有一个字──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谱真意。不一定长篇大论,但抒发的必须是最真的情感;不一定精妙绝伦,但记录的必须是最真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 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②系列训练
改写: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扩写: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我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仿写: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续写:有些文章的结尾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间。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系列训练,可以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
③人物刻画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 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语言描写: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心理描写: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4.3 激励创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知识是如此,写作也是如此。一个学生爱好写作,要么老师欣赏,同学评价高;要么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有表达的愿望;要么有某种功利性的要求,如喜欢投稿等等。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目的明确,写作文,其实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人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手段。老师在学生一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不要给学生限制太多的条条框框,而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思想和观点,引导学生表达有关对真善美的渴求。不要让学生在初学写作的时候,就背负上为考试而写作的包袱。
②掌握技巧,大部分学生是想写好文章,却不知道怎么写,缺少必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缺少系统的培训。我个人认为假如有针对不同年级的系统的培训计划,让学生循序渐进,一点点地进步和提高。最终,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写作知识,能熟练应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就回大幅度提高。
③读写结合,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写了一节新课,读了一篇文章,在大家深入研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写作文的冲动和愿望。这时,教师恰倒好处地提出写作要求,就能在迎合学生愿望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④交流比赛,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张贴出来,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进步。每学期,以学校为单位或以年级为单位,举办作文比赛,以倡导写作的风气,鼓励大家积极写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杂志社或自己学校办的校报校刊上发表文章。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广泛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以及写作技能技巧系列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