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几点思考
2018-02-25王永娜
王永娜
(天津市五十中学 天津 300102)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背景下,对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的模式和内容都有了新的要求,即不断改进与创新。这既是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表达能力的机会,又是给学生提供了更优越的学习环境,也增强自身实力,为将来在残酷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当前初中生表达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不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语言表达教学,很容易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语言表现能得到提高,自己的语言教学就会成功。这种理解使得教师往往对语文教学的成果付出努力,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理解,重视不够。虽然这种应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成绩,但它已经成为学生表达能力的主要障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很难是学生提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注意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语言技能。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开展有计划、长期的表达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2 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养训练。相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面临着诸多学习上的压力,课程相对紧凑,而且学习各类课程通常要花很多时间。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它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需要话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去掌握基础知识,使得教师和学生不愿意努力学习表达技巧,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再加上许多学生自身的问题,他们很少注意自己的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必备技能,但很多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一方面,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基础知识学习不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缺乏深入的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训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2.1 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形式。在初中语文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策划基本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地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的培养。
2.2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学生语言能力表达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存在心理障碍,对语言表达存在恐惧,他们担心他们的误解会被老师和同学嘲笑。从长远来看,这种心理会限制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首先,教师要与学生真诚沟通,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思想和需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勇敢地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其次,教学生一些减少心理压力的方法,如互相沟通之前进行心理暗示,鼓励自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自由表达。
2.3 语言规范,掌握句子结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不规范,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句子结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语言的规范性,语言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初中生的各种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模仿老师的言行。二是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语言句子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掌握普通句子的一般结构。此外,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通过不断的表达训练,真正整合句子结构,形成自己的表达特点,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提高口语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提高口语训练。其方法主要有:①充分利用口语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口语课程被纳入教学。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培训课程,提前备课,精心设计课程细节,使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口语对话,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②增加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来增加阅读教学,适度的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大声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也很有帮助,甚至可以举办一次阅读比赛来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结语
简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因此,一线教育者应格外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