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2-25卓玛吉
卓玛吉
(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青海 果洛 813500)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发展与变化。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才能改变以往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重新建立起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一直以来就是一门比较“传统”的学科,只有先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才会带动其他各科的改革深入发展。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欠缺语文学习动机,课堂参与兴趣不浓。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有兴趣后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学与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就是对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产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并能够在乐此不疲的学习心理状态下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从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明显看出,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动机并不明显。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学生并没有从传统语文学习观念中解放出来,并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看课外书等现象频繁,从而丧失了语文课的功能。
1.2 语文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氛围沉闷。虽然国家进行了新课程标准改革,但是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看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一是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是按照统一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的,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全神贯注于语文学习过程中,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滥用课堂讨论和互动,不能按时完成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又形成了“满堂问”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是有价值的,但是问题太多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对教师失去耐心,模糊教学重点。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
2.1 改变学生角色。“角色”是十分抽象的概念,指的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对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具体的个人实际上就是角色的扮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进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角色地位进行改变,笔者曾经将一位语文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提升为语文课代表,这位同学自然而然就会将自己的角色带入到行为模式中,会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努力和认真的态度也随之提升,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语文成绩进步的十分显著,也激发了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2.2 帮助明确学习目标。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仅要在上课前出示学习目标,更要让学生理解、掌握透彻学习目标,因为学习目标是一堂课的统帅和灵魂,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走向,教师在教学活动也要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进行。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学习目标,要让每个学生清晰了解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如何开展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细致地学习语文知识,并可以促进学生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既定的学习目标不能太抽象、太笼统、太繁杂,而应当具体、简明、清晰,从而确保让学生一听就懂。
2.3 不断开展适度评价。教师在推进语文课改的实践中,可以在个别指导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和比较恰当的评价,从而不断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评价时,尽量多鼓励、多激励,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同时,在开展评价时也直面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确保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平衡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优缺点,及时、恰当地给予表扬,促进学生树立朗读好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评价要客观到位,而且要切实发现学生朗读中的优点,甚至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教师都得找出其优点,并加以激励表扬,多讲一些赞美的话,例如:“你进步十分明显”“你朗读地节奏很好”“你的理解比较特别,有创意”“你咬音准确”“你尤其在X X X方面表现非常好”等等。如果学生的在语文学习中确实存有缺点,教师应该用委婉地方式,以提出希望和要求的形式对学生加以指正,这样就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必须要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引导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积极的拓展阅读,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实用的语文知识,必须要在课堂内外有效地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状态协调到最佳,培养学生积极努力、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初中语文教育的快速进步,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初中语文课堂进行创新式的改革,有助于打好基础教育的良好基础,有利于为高中乃至高校输送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对现代化的中国教育事业将起到长久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