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情怀
2018-02-25张美玲
张美玲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福建 漳州 363000)
一、挖掘课文内容,增养学生爱国情怀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和素材。学生通过这些素材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国家的伟大之处,祖国山河的壮阔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果想要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就应该让学生从这些角度学习,将祖国的样子展现在学生面前,让自豪感深深扎根在学生在内心深处。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全面地了解我国山川的广阔与丰富的物产。美丽的的图片仿佛一粒粒种子,落在儿童的心中。学生会想亲自游历,体会山川风情,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国家。赵州桥的教学也是同样。学生了解赵州桥本身的意义很多,在历史层面,赵州桥是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与丰厚。古老的事物对学生来说有一种深深的吸引力,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学生会主动产生浓厚兴趣去了解中华文化,逐渐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小学教科书还将许多英勇抵抗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收入,“把我的心送回祖国”和“军神”等文章都体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起学生灵魂深处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从不同文章的不同角度出发,深切体会到我们祖国伟大的力量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凝聚力。
二、学会品词析句,感受课文爱国主义情怀
语文教学必须要对课文内容有很深的研究与把握。能充分体现出内心情感的文章才称得上是一篇好文章。情感的体观可以在文章里的任意一个部分。为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情感的内容,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分析词句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中暗含的爱国之情。以《詹天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体现爱国情感内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这些句子中表达的感情。例如分析“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笑,最然接受了任务。”这句话可以得出什么?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詹天佑建成京张铁路的的的决心与信力,从侧面表现出詹天佑深厚的的爱国之情,维护中国人的尊产和树立信心,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在自己思考与理解过后,慢慢地内化这份厚重的感情。树立自己的爱国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除了这些爱国的科学家,还有许许多多的文艺工作者身体力行地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爱国情怀,例如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坚决拒绝为日本侵略者表演,这一事迹也被收入到教材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明白无论是何种职业,无论是何种身份,都要树立高度的爱国精神,维护国家尊严。
三、渗透正确观念,引导爱国主义观念形成
儿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儿童价值观形成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感情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加入正确的爱国主义,告诉学生理性爱国。学 生的情绪与认知相关联,当学生产生有偏差的爱国观念时有所偏差,教师们还可以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与看法。比如关于视死如归这一观念,书中描述了王若飞同志动人的英雄故事,而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也是十分巧妙。教师通过情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专注于课本内容,身临其境仿佛就在狱中一般,感受敌人对他的迫害。“王若飞站定了,拍头望着北边那巨人似的大青山。大青山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更加雄伟。”教师可以以山为切入点,将山的绵延不绝和王若飞坚定的心情互相映衬,让学生感受到王若飞高尚的人格和深深的爱国之情。同时学生也要学习这种描写手法。通过多个角度,展现人物特征,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还可以结合少年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弘扬英雄事迹。
四、发挥榜样力量,用教师真情激发学生情感
在课堂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情感方面的认知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生活和课堂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也会将爱国之情扎根心中。以阅读《珍贵的教科书》为例,学生们感受到了当敌机出现时,张指导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学生继续学习,那种自我奉献的精神。在一些学生的观念中,教科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相比从前来说已十分珍贵,我们要改变学生这样的观念,延伸课本内容,丰富课文意义。教师可以以自身的例子,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教育学生们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国家发展的迅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在教师的情感引领下,学生感受的更深更真。例如深爱故乡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德学习,阔别家乡十年后,踏上国土第一件事就是亲吻脚下的土地,体现出一位爱国长者的气度。
总结
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中文课程特色,结合生动有趣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创造轻松,有收获的学习氛围与课堂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壮丽河山的磅礴和几辈人深深的爱国之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爱国情感也会逐步的培养起来,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