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8-02-25叶华亮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奇数数学课堂

叶华亮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冯村初级中学,广东 广州)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中采用两个及以上学生为一组,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由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自己默默在下面听的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得数学教学的枯燥性大大降低;同时,小组合作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学生主动思考,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合作意识。然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师往往在组建小组时考虑不到位,导致小组水平、结构差异较大,教师的作用完全没有体现,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也无法进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为此,我们要从研学方案、小组组建、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更好地应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与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基于班级授课的背景下,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为发挥群体的积极效应,采用的以两个及以上学生构成的群体通过彼此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个体学习动力和能力,实现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能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拓宽学生学习发展空间。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一个人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则乖乖坐在下面听,这种单一的讲授方式未免太过呆板、枯燥,使得学生极易对课堂失去兴趣,往往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极易错过对重要知识点的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好任务交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时刻对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指导,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教师与学生间良好的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学生之间创造了良好的交流环境,促使学生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完成某个任务而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交流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直接地把握学习要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的突破口。最后,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环境更为宽松,学生之间能够很自由地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使得学生学习更为主动,思维也更为开放和活跃,促使学习成效得到提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积极开拓思维,灵活运用运算公式和运算法则。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符合数学教学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水平具有巨大优势。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并在课堂中积极运用这种方式来开展教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或许很多教师都还没有意识到有哪些问题或者认为这些只是小问题,但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那么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探究的空间太过狭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多位同学参与进来,就某一个问题开展讨论,从而达到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所要开展讨论的话题一定得是有深度、有广度的,如果仅仅就公式推理这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就没多大的意义了。比如我们可以就某一道大题进行探讨,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发现题目不同的解法。

例,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出这两个数。

方法一: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由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

方法二:设较大的奇数为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

方法三:设x为任意整数,则这两个连续奇数分别为:2x-1,2x+1。有(2x-1)(2x+1)=323,即 4x2-1=323,x2=81,x1=9,x2=-9,2x1-1=17,2x1+1=19,2x2-1=-19,2x2+1=-17。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

方法四:设两个连续奇数为x-1,x+1,则有x2-1=323,x2=324=4×81,x1=18,x2=-18,x1-1=17,x1+1=19,x2-1=-19,x2+1=-17。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

一题多解的方式是最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时切记不要思考问题过于单一,通过和同学的讨论,能够探寻出更多问题的解法。

2.教师在小组中的作用力过小

很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单纯地看作是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学生讨论陷入僵局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启发,当发现学生思维出错的时候予以及时的纠正,对小组的合作进程予以实时的关注,这是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需要做的。

3.小组结构不合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进行人员分工,才能保证教学目的的达成。如果一个小组全是学习好的组在一起、学习差的组在一起,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遇到难题的话,那些学困生小组就可能完全摸不着头绪,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增大对数学的厌恶感,这样反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荡然无存。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时应考虑到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小组应保持男女比例相协调、学生水平层次相协调,保证每个小组基本处于一个能力水平线上,这样在组内就能够充分发挥优生带动学困生的积极效应,也能为小组间开展竞争打下基础。

4.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不考虑教学是否需要就虚设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导致小组内成员间不能就数学课题进行有效讨论,课堂上学生依旧各做各的事,互相之间没有交流,合作完全流于形式。如果看待一件事情只看重它的形式,那么这样的事情是毫无意义的。既然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就要用心地去规划,确保该项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5.小组内的分工不合理

合理的分工,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促使学生认真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在某些小组中,组内的沟通交流不到位,小组讨论的结果完全是小组代表的个人观点,组内的合作学习完全体现不出来。

三、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应用

1.做好课前的研学工作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拟定好计划,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研学,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工作取得实效。做好研学计划要从研究学情、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等方面入手,制订最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教案。首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性格和知识储备水平,在把握学生个体特点后制订研学教案,为小组成员组成提供安排依据;其次,要熟透课本教材,研究课本知识的重难点,考虑哪些知识点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哪些知识点不适用小组合作,合理制订课堂小组学习计划;最后,要跟着教学大纲走,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制订对学生有切实帮助的研学教案。

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开展进一步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小组组建时应充分考虑到小组内成员的结构、成员数量以及小组之间的差异大小等情况。在成员结构方面,教师应考虑几个方面,第一是男女比例相适应,小组内不能光是女同学或者男同学,因为男女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只有男女相结合,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促使思维更加活跃;第二是性格相适应,小组内既要有偏外向的学生,也要有内敛型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进行性格上的互补,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第三是能力水平相适应,小组要采用优生与学困生相结合、以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实现自我数学能力的提升。在成员数量方面,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分组,考虑是2~3人一组还是5人一组等,小组人员数量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相匹配,如果所学内容比较简单,而成员数量较多,则会使得小组内很大一部分人浑水摸鱼,无法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在进行小组组建时还应注重各个小组水平相平衡,只有每个小组都有差不多的能力水平,才有进行小组竞争的基础。小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提高学习激情,促使学习进步。

3.民主评价学习效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开创民主的评价方式。首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在每个小组讨论完毕后,由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提问,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如果是计算错误但思路正确的也应给予鼓励,客观评价学生的合作成果;其次,要根据小组讨论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可以巡视于各个小组之间,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客观评价学生的合作情况,对讨论期间表现积极的小组给予肯定,同时要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对于小组内表现活跃、表达清晰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赞赏。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奖励政策,实行积分制,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决定是否给某些小组加分,到期末的时候再进行分数统计,对分数高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数学这门学科在很多学生眼里是一门十分难懂的学科,创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比如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大重要知识点,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在各个题型中都有涉及,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函数这一概念是有点懵的,教师要注重民主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来说,符合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能够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以及集体意识,对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奇数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奇数凑20
美在课堂花开
奇数与偶数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