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积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课外阅读基础

(咸阳市渭城区华星小学 陕西咸阳 712099)

语文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日益密集,社会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存储作为基础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能真正读懂白居易的诗、辛弃疾的词。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语言积累是促进听、说、读、写的质的飞跃,这是毫无疑义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以想象,若没有语言的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完全是空中楼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那就是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所学的古今语言的精华通过巩固、消化、吸收而据为己有。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据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打好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

一、诵读

语言积累是口头表达和一切文章的第一要素,它是思维的花朵,是情感的枝叶,是盛满知识和智慧的容器,是人的创造思维得以飞翔的翅膀。

语文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作为教师要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排除某些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重复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模式,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话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例如,教学《南海上的明珠》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然后选择优美的段落第三、四自然段来诵读,再让学生仿照这两段落先说后写,其中要求用上优美词语“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一望无际、逗人喜爱、四季常青、美丽壮观”等词以及比喻词“……像……”这样实实在在地做,为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打坚实的基础,而且提高了课堂质量,实行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与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双赢。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让学生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书读得多了,背的熟了,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我们汉语特点的教学的高妙之处。

二、博览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语言上的贫乏往往导致思维能力的欠缺,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现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不够,有的甚至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有的整天被来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架,班中的图书角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练习系统更为完整、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是最高的境界,这是我们教师所应大力鼓励和激发学生的。

当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可能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可能拜读大部分的文学名著,只能是见缝插针,只能选择短小精悍的简单读物,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又例如,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

三、写话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写话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写话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

重知识,轻写话是普遍现象,学生的写话大多是不具体,没有一次而生动优美的修饰语言,贫乏,不通顺,毫无生气。“意无言则不行,言不畅则意不达。”能有课课练,日日练,写话为什么不能?当然,这要注意两点。一者,加大密度并不是违背规律,恰恰相反,而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重点重复,难点强化;二者,加大密度并不是加重负担。我曾听过一位老师讲的课,他在设计练习和讲评作文上花力气。能冲破传统的教学思路,从繁琐的精批细改中走出来。平时作一些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段与成文结合、大作与小作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以及分布练 、集中练,教师评、学生评等,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说话作文提高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最终的目的意义。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做形式不拘一格的尝试,百花齐放。

诵读、博览、写话,三管齐下,三者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米”源充足,加之教师适当指点,何愁学生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呢?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课外阅读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