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生自杀现象及解决对策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命

(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

大学生自杀现象近几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大学生的自杀对于学生的家庭,学校,教师及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社会形式,就业问题,爱情观,心理素质等多方面问题都是造成大学生自杀问题发生的因素,所以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1]

一、大学生自杀自杀原因分析

引发大学生选择自杀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情感纠葛,环境因素,学业、就业压力大几方面。

1.心理因素

(1)大学综合症

由于目前社会结构,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特别对于大一的新生,大部分学生为异地求学,对于大学的环境陌生不熟悉,与是由的接触存在一定的障碍等,学生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空虚状态;而部分不生在离开父母的羽翼,展开校园的独立生活后,初期有一段的新鲜感,一旦新鲜感过后,大学生活与自己的想法不同,感受不同后心理有一定的落差。同时部分大一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家长、老师的监督后,开始放纵,逃课,玩游戏等,长期以往形成惰性,恶性循环,对学习完全不感兴趣,而对社会的一些事情处于好奇开始探索,对自己最初的梦想,价值观全部丢失,人一旦缺乏信念,没有理想,加之心态的低落等容易造成自杀倾向,走向不归路。[2]

(2)人际关系的处理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需要自己学会处理,父母关系、室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多方面人际的交流、处理;大学生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适应及转折的地方,也被成为是小社会,虽然关系处理方面没有较多的社会中黑暗,勾心斗角等情况严重,但是其中关系的处理仍不能小觑。学生进入大学前是由家长,老师呵护长大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面,对于和其他人的相处都是较为单纯的同学关系,一般也都是讨论学习的问题为主。而到大学后,面临干部选举,男女感情问题等,需要有倾诉的对象;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常见情况为独来独往,不与其他人有交集;以上的问题一旦积压,学生遇到问题后不能及时发泄、倾诉会转变成其他的途径进行解决,造成例如冲突,破坏等行为,同时也有自杀问题发生。

2.情感因素

大学期间,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感情问题大部分都是初次接触,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感情问题的处理上缺乏指导。同时爱情与恋爱是不同的概念,爱情是建立在恋爱的基础上,通过磨合,相互了解肯定而成就爱情,而目前的婚恋关系的开放,加之大学生对爱情观的不确定的等因素,失恋等问题容易使学生造成心理的创伤,如果没有人帮助疏导,指引,学生陷入思想的怪圈不能自拔而选择自杀结束痛苦也不再少数。

3.环境因素

大学生家庭环境中,不少是家庭困难的学生,据相关研究表明,困难家庭大学生大约占大学学生总数的20%左右。困难大学生入学后,一般学费就已经使家庭背负外债等,生活费等已经非常拮据,其中大部分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进行补贴,而大学生活中的花花绿绿,同学之间的交际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加之部分学生鄙夷的眼光的,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心理压力大,可能会发生自卑或者仇富心理,面对未来觉得不抱有希望而选择自杀的也不再少数。部分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由于周围气氛的影响,虚荣心作祟,对于物质的要求较高,而相对一些家庭能力一般,无法满足其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学生选择校园贷等途径,近几年这种问题爆发比较严重,由于经济来源有限,没有偿还能力,学生都是背着家长进行贷款,一旦还不上款,则会通过恐吓,给学生家长打电话方式使其还款,学生无法面对错误,害怕而选择自杀,此现象近几年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3]

4.学业、就业压力

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时期的学习不同,主要更加注重实践以及自己解决的能力,同时上课的能容信息量非常大,课后会布置较多的作业,课后作用部分在书本可以找到,其他部分的内容则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进行解决,所以大学的学业压力还是非常重的,学生的自觉性以及自主的学习能力较为重要。特别是在大考前期,需要复习的内容,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并且较多的内容都需要自己找答案,跟高中时期老师辅导等有很大的区别,有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而落下课程,越落越多,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学习压力使学生对自身能力否定,压力大的有可能会通过自杀而结束生命。大学生就业压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高校扩招,而劳动市场形式严峻,目前我国形式处于大学生处于过度饱和状态。同时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工资低了不想去,工作环境差了不想去等;加之大学生就业较迷茫,缺少对未来的规划,所以就业压力使学生有挫败感。同时家庭对学生就业方面又造成一定的压力,这也造成学生在多重压力而不能及时疏导的情况下而选择自杀。

二、大学生自杀现象解决对策

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的解决对策的提出,是降低自杀现象的发生,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生命观的重要途径。

1.加强珍视生命的健康教育

大学生入学初期就应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精神层面的认知,才能在遇到问题后冷静思考,积极应对。生命教育的开展包括死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等,使学生对生命的可贵,自我保护,尊重他人等有深入的认知。同时各高等学校也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专业教师,组织编写专门的教科书。也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等内容的活动,举办各种讲座,组织大学生论坛,组织观看弘扬生命可贵为内容的国内外优秀电影等。提高大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减少高校自杀事件的发生。高校的辅导员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的重视,不仅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发挥作用,同时在学生的生命健康,珍视生命等方面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应对学生的情况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定期与学生进行交心交流,对学生目前的状态,疑惑等进行解答,干预;有偏激想法的学生应积极的引导,加强关爱,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的家庭状况等了解,积极与家长沟通,积极面对学生问题,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辅导员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心理学运用

在大学的管理教育中应有效的与心理学进行结合,应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责任教育等,基础心理学中健康的视角,对大学生目前的价值观,生命观,社会责任感等进行正确的树立,面对当今社会的诱惑等可以正确的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多元化,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真正的深入到学生的内心, 从而来不断地强化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抗压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建立同时应注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不断通过问题的设立与解决,对学生的心理及素质进行训练与增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以上的类似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培养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以及自我调整的能力等等。具备上述能力的大学生在遇到一些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失衡突发事件的能承受的压力和打击,避免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积极心理学能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降低了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能有效地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

3.群体干预

在校期间可通过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对周围学生的情况进行真实的反馈,并结合其他因素对学生情况评估,建立高危群体的鉴别及干预。一旦发现学生有自杀的倾向,首先通过接触较多的同学与其主动多接触,了解其有自杀倾向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的起因,目前状态,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等;然后进一步通过班干部等进行接触交流,疏导学生心理状态,带领多参加机体活动,多交流沟通后,询问学生的意向是否选择去辅导员主动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如果直接是老师,父母与其沟通交流,可能会适得其反,激发学生逆反等心理,造成不良事件发生;辅导员老师可密切观察学生状态,一步步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其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结语

由于我国目前教育的情况,学生在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时期主要仍为素质教育,学生的精力仍以学习为主,缺乏人际交流,问题处理,挫折教育等,一旦学生结束高中学习,进入大学生活,由于远离父母,老师的督促等,部分大学生会把这种突然的放松阶段发生的问题不能自我转化,解决,而遗留问题,造成压力过大而发生自杀倾向,最终选择自杀。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相关研究表明,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而自杀意念在大多数大学生中有发生,但是最后实施自杀行为的是其中一部分,这说明对自杀意念的遏制,可以降低自杀现象的发生率,通过以上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实际中进行应用,降低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对学生自身安全,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命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