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视域下西部地方民族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困境与机遇分析

2018-02-25翟琪麟樊春俊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常态民族

翟琪麟 樊春俊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自“新常态”重大理论概念提出以来,各界均对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和深层次的解读。教育工作始终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紧密相连,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1]。“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大逻辑,亦对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冲击。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建本科院校的锐意改革与飞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新常态视域下学生干部队伍创新发展与建设已迫在眉睫,针对各高校自身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紧抓现代高校发展理念,探索出切合实际而又有效可行的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常态下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地[1]。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命运共同体”。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与转型升级在对大学生就业需求产生冲击的同时其结构的调整及科技的更新必然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大需求量,这种由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转变,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紧密结合与深度融合社会经济发展,主动适应、服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导致高等院校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和资源配套结构进行再调整,要求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勇敢地担当起驱动作用。

2015年贵州省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要大力“转”,“转”向深内涵;积极“改”,“改”出新活力。要求全省高校积极提升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意识,实现贵州教育后发赶超[2]。唐一鹏等对我国“十二五”期间教育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速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十三五”期间,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放缓无疑对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财政投资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3]。马廷奇《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刘志侃《高等教育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维度与实践向度》、胡洪《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等文章中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新常态”下高校教育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需求导向[4-6]

二、西部地方民族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发展困境剖析

由于西部地方民族院校历史积淀不深、现代教育管理的经验欠缺和生源区域化,导致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两方面的阻力约束,即自身阻力和外在阻力,具体如下分析:

1.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自身阻力剖析

(1)动机不纯,缺乏奉献精神与团队精神

据教育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执行情况》显示:2016年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人数达471.7万人,占比23.2%,而西部地方院校贫困生比例更甚于此。部分学生干部在多元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违背初衷,丢失最初的奉献精神;部分学生干部过于强调自我展现,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部分学生干部工作推脱,但在评优评奖时却积极争取“个人荣誉”,严重阻碍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吕槐乐在《贵州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贵州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在前进中存在着对学习重视不够、集体意识不强、当选干部动机不纯、形式主义凸显等问题[7]。

(2)能力有限,缺乏积极性与创新性

地方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深受隶属关系的影响,存在“区域化”现象,生源质量与部属院校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与创新思维上,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方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质量。

地方院校大学后期基本属于教育实习阶段,因此学生干部队伍集中于大学初期,造成“低龄化”现象蔓延,其不仅限于字面意思,更多表达的是学生自身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的问题。部分学生干部社会责任感不够,工作缺乏积极性;部分学生在得不到相应的实际利益后,积极态度持续性较差。在学校追求校园文化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大量性质重复、内容类同的活动滋生。学生干部缺乏自主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照搬照抄,导致学生工作和活动缺乏新意,质量不进反退。

2、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外在阻力分析

(1)条件不足,缺乏合理的指导与激励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指导老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院校在转型与改革发展中,普遍存在指导老师地位边缘化,且专业化程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干部队伍创新发展和学生工作创新开展。

此外,就各类教育资金获取方面而言,地方民族院校远不及部属院校、甚至是某些省份的省属院校。地方院校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力度,从而导致学校资源配套与资源实际需求存在巨大矛盾与冲突。而学生工作在此项冲突中尤为突出,经常出现学生干部的工作无法转化为实际的激励与奖励,导致学生干部很难长久地保持工作积极性与进取心。

(2)机制不全,缺乏科学的选拔与考评

人才选拔机制的不科学在主观上影响着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当前,地方院校学生组织在选拔干部选拔过程中普遍存在考核流程类同、考核形式单一、考核老师保密性被忽视等现象,无法全面考核参选人的“德、智、体、美、劳”,导致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干部管理与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在客观上影响着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干部的管理标准不一,如校学生会和二级学院学生会因管理者不同,导致要求不统一,两者之间经常存在矛盾与不平衡现象。此外,多数高校学生干部考核趋于形式化、流程化。不规范的考评制度严重影响学生干部之间的竞争与进步。

三、新常态下西部地方民族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创新发展机遇分析

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引发地方各产业发展的改革与创新,其人才需求形式亦在转变。西部地方民族院校如何积极适应、主动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是当前亟待思考的方向问题。在大环境激发和内环境驱使下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亦迎来新的机遇。

1.新常态下高等教育自我变革趋势为学生干部队伍改革发展带来契机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放缓增速只是高等教育发展表象,为适应社会经济体系创新需求,优化内部结构、深化机制改革才是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核心目标。

(1)高等教育自身变革思路要求转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思路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外延增长、粗放经营、重点分配是其主要特征,其“超常规”的发展方式注定为现今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埋下隐患[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外需空间不足,内需潜力有限的局面,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传统的高等学校管理机制和方式必将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对其的发展要求,供给侧改革是当今高等教育向内涵建设转型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需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要尽快理顺内部关系、全面释放发展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学生工作就应“以生为本”。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生工作离不开学生干部队伍。构建一支科学的、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是传递正确改革思想与舆论导向的前提。高等教育自身改革是由内而外、方方面面的改革,只有充分优化其内部结构才能主动适应、服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社会产业创新人才需求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创新发展

经济增速放缓不是不发展,而是更加扎实地发展、稳健的发展,这就导致各项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急剧加大。教育就是人才社会需求的“孵化地”,而需求决定培养方式与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创新。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中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中心,通过改革教学体系和创新实践体系来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体系即规划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体系即要求高等学校在学生各类实践与活动中注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思路,特别是以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需重新构建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创新地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体系是培养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前提。

2.新常态下西部地方民族院校转型发展理念对学生干部队伍创新发展提出要求

新常态下西部地方民族院校应当认识新常态,立足地域特色、明确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坚持民族特色、树立彰显民族文化的办学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同时,学校改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对自身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

(1)注重地方性要求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增强服务地方意识和创新服务方式

地方院校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高等学校,必须结合地域发展趋势与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是大学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9]。如何树立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方式和增强服务力度是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培养应用型、服务型人才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以构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干部为人才培养目标起点,积极创新学生干部服务学生、教师和学校、社会方式是有效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

服务型学生干部区别于传统的管理型学生干部,并非仅仅起到通传院校通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主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反映学生诉求与问题,高效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经学者研究表明以不同的校内外服务为基础来构建服务型学生干部队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干部培养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型人才为检验标准,而分化式培养办法是各高校合理建设方向。而创新学生干部服务方式是快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承认学生干部个性发展的需求,以多样的服务内容和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来锻炼学生、教育学生。

(2)彰显民族性要求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融合民族差异性和继承民族多彩性

随着国家西部计划的稳步推进,西部地方民族院校的发展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数由2002年的52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184万人,所占比重由5.8%增加到7.47%;而民族地区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由2002年的77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178.7万人左右。从而导致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出现多元化,甚至形成多种民族文化势力,且彼此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之魂,融合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继承各民族文化中的多彩,把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是地方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科学方向。在各民族文化交汇中,彼此必然产生碰撞,甚至是矛盾。在我国长期的反分裂斗争中,民族分裂主义最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其分裂活动的渗透把高校的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如何及时辨别与区分是否存在分裂主义思想是学生干部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的重要责任与义务。

因此,在地方民族院校学生干部建设必须彰显民族性,在继承与发展各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时,更要考虑各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性,警惕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渗透与灌输。

(3)遵循科学性要求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选拔多样化和考核多元化

学生干部的选拔是搞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决条件和组织保证,坚持以“民主测评、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为选拔理念,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选拔标准[10]。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只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忽略岗位对学生胜任力的要求;并且负责选拔的人员都具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缺乏统一的考查标准,全凭个人经验或喜好。

学生干部任用要坚持“人职匹配”和“动态调节”原则。在考查能力的同时要结合个人特长和性格特征,坚持“人职匹配”原则,才能使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成员的更新与换届是学生干部队伍的特点,要抓住契机,对于不能胜任工作要求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动态调节”,保证队伍工作态度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先进性。

学生干部考核要注重“全程化”和“多方位”原则。不同职务和职位的学生干部要分别考核,考核切勿统一标准化。试用期阶段学生多为各项繁杂事务的具体执行者,要考查其工作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积极;聘用期阶段学生多为某部门工作内容的抉择与安排者,要考查其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工作抉择的正确性和果断性;离退前生涯考核是对其整个学生干部生涯的综合考核,要分点评人群、分考核项目和分考核阶段进行,有利于学生后续发展提供方向的同时有利于对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优劣处进行总结。

总之,建立一支优秀的并具特色的学生干部队伍,对推进西部地方民族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创建优良校风学风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输送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都具有重要的贡献。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放缓带给高校发展方向的变革压迫使得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应更加全面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王柯敏.肩负新常态下教育改革发展重任努力开创建设教育强省新局面[J].湖南教育(上),2015,(3):04-14.

[2]霍健康.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J].贵州教育,2015,(3):3-9.

[3]唐一鹏,胡咏梅.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财政投资规模预测[J].重庆高教研究,2015,11(06):03-15.

[4]马廷奇.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3):6-10.

[5]刘志侃.高等教育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维度与实践向度 [J].高等农业教育,2015,4(4):84-88.

[6]胡洪.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J].中国轻工教育,2015,(2):38-40.

[7]吕槐乐.贵州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2.

[8]陈先哲.从“超常规”到“新常态”: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4):1-8.

[9]唐毅谦,杨明娜,刘晓.新常态下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33-35.

[10]翟琪麟,樊春俊.本科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自身阻力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55-256。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常态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