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时事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2018-02-25王秀珍马艳茹
王秀珍,马艳茹
(1.吉林省白山市第八中学;2.吉林省白山职业技术学校)
在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本人也获得了一点点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会一:时事地理教学不会影响地理成绩
很多老师担心时事地理讲的是地理教材之外的知识,会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课程的内容设置来看:时事地理课堂教学所选取的内容都是围绕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而展开的,学生在查找提取资料时,也会对相关内容加以对比和甄别,这样开阔了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地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即使研究对象不是教材上的内容,可知识是相通的,是课堂知识运用、拓展、延续和补充,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迁移。所以离开了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是学不了时事地理的。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说明地理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课本知识,更在于应用。新闻事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实例,引导学生能从地理的视角去观察、解读、解决实际问题,这恰恰是对新课改理念的有效落实。英国小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所学的地理知识救人的故事曾经引起我的深思,我也是地理老师,我的学生也可能将来某个时候也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在传统的课堂是否教给学生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办法?当然没有。而这一切,在时事地理课堂上都可以做到。
地理教学的指挥棒不仅是考试命题,还应该包括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多少考试要考的知识点,还应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社会担当、学会高质量生活。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应包括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
从学习的内在动力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老师的教,更取决于学生的学。同一位老师教的学生成绩差别很大,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老师以4G的速度讲,学霸以WiFi的速度听,其他学生有的听着听着就掉线了,还有的一开始就自动关机。这里有学习能力的差异,也有学习态度的差异。众所周知,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很多同学的学习都很功利。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任你讲什么,它的大脑都自动关机,何谈学习效果。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学经验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对时事地理课感兴趣。每次的时事地理课,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得到任务。为了检验是否会影响成绩我特意做了一个实验:
2016年12月是奥运会开幕后不久的日子,讲完世界地理上册以后,就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可我不想错过里约奥运的契机,于是准备了一节《多元巴西》的时事地理课,按进度这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的课程,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时间,竟然对《巴西》一节的知识点格外印象深刻。所以我认为只要老师巧妙设计和引导,时事地理课堂教学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会二:时事地理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时事地理课是以时事新闻为切入点、以地理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以网络资料为教学载体而开展的一种的教学方式。教学尊重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教学资料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特征,同时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其中小组汇报是主要的呈现形式。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就决定了学生必须针对自己的题目,去查找资料,对资料做出筛选判断,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必然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独立思考、收集处理信息等多种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体会三:时事地理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
有人说:“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时事地理课,所有上过时事地理课的老师一定都会有这种“坐立不安”的感觉。每讲一节时事地理课老师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这节课的研讨方向和落脚点,才能知道在哪个方面做铺垫,才能达到认知的突破和情感的共鸣。网络资料良莠不齐,对错混杂,需要对大量的资料加以甄别。有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突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能不能站得住脚不敢肯定,需要查找更多的资料加以佐证或否定。总是伴随着已有问题的解决,新的疑惑又产生,这一个个的疑惑会使你坐立不安,强迫着自己不断地思考,无论你是拥有多少年教龄的老师,面对时事地理都不敢倦怠。
参考文献:
[1]潘群.时事热点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2).
[2]曾庆兰.地理时事材料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