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利用”课例分析
——“271”高效物理课堂解惑
2018-05-21张一帆
张一帆
(广东省珠海市第九中学)
什么是“271”高效课堂模式?在新的模式中如何备课?如何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怎样做好学生的课前培训?如何真正地在“271”模式中组织好课堂?我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进入山东昌乐二中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我了解到,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那么新的问题就出现了:(1)在课堂上,老师只讲十几分钟,学生能听懂,能吃饱吗?(2)学生在讨论中,怎样做到真讨论,杜绝假讨论?(3)在学生的互动学习、讨论演示中,学生讲得能到位吗?(4)学生讲错了怎么办?(5)对学生的展示、点评怎样给予合适的激励?(6)我所教的初二学生正处于成长叛逆期,面对有厌学情绪的孩子,我们怎样在“271”模式的课堂上给予机会,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下面我对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声的利用”进行分析,来谈谈我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的思索和尝试。
课前的准备分为五步:
第一步,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分析。
知识点分为两大板块: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本课的内容并不难,难点在于,怎样在展示探究中向学生清楚地展示生活中少见的声呐和动物中的回声定位原理,如何设计实验去展示声音能传递能量。本课的课时设计是一课时,知识的容量大,用什么方式能既快速又有趣地把学生往知识点上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吃又不觉得累。那么就应该在课前多下功夫,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备课,整合知识点,出好导学案。
第二步:设计好课时导学案。
1.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部分。
2.预习案帮助和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提前预习所学内容,初步理解和把握知识框架和结构,并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记录自己的疑惑点,为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3.探究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并为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提供有效建议和方法指导。
4.训练案针对已学内容进行基础训练、综合训练、能力提升,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步:督促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或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作为课前作业)
让学生用红笔标注看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提前做好教学预设。
成功的导学,能让学生带着重点问题进入课堂,课内的知识70%已经在课前消化完了,针对自己不理解或有疑惑的30%在课内进行讨论,才会有目的,才能做到真讨论。
第四步:及时批改,反馈导学情况。
老师要勾出易错点,在教学中加以强调。对导学中做得好的六人小组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好的方面要给予提醒。根据反馈做好PPT,在课前2分钟展示给学生。
老师课前对导学案完成的反馈的作用是:(1)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导学活动中的成效。(2)看他人比自己,体现榜样的激励作用。(3)指出存在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中去完善它。
第五步,提前分配小组任务。
在课前,对要展示的任务给予安排。(如安排第3学习小组用动作展示第1小题。第4学习小组对第3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前公布评价标准。)对于不太会展示的小组,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比如小组内谁做旁白,应该有哪些角色,但要给学生的展示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在培训中,重点培训小组长,让他针对要展示的题目,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如谁板书,谁展示,谁点评,组织好语言,课前商量,提前预演,熟练过程。让课内的时间变得充实有效。
以上的准备为老师的讲做了充分的铺垫,既对学生的导学做出了有效的评价打分,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出了有效判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评。这时老师可以放心地对知识点进行简单导入,把更多的展示时间留给学生。
进入课时环节:
一、导入
进行小组导学评价,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进行小组任务分配。
课题:“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学习重点:知道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并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情景展示。
学习难点:对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并能进行实例解释。
小组合作(一)
针对导学案与课本质量处小组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2分钟)
明确本小组展示,点评任务。小组长作出合理分工。(3分钟)
题目 展示组 情景展示时间 点评课堂练习1 ① 3分钟 ②课堂练习2 ③ 2分钟 ④课堂练习3 ⑤ 3分钟 ⑥课堂练习4 ⑦ 3分钟 ⑧计算题 ⑨ 2分钟 ⑩课堂小结
出示评价标准:①声音洪亮。②动作大方,站位得当。③语言条理性强,有规范。④小组配合有组织性。⑤板书工整清晰。
出示点评要求:①声音洪亮,语言有条理。②板书订正要用黄色粉笔,打分要用红粉笔。③打分要客观公正。
二、学生讨论、展示
教师发出让学生讨论展示的口令,学生站起,六人学习小组针对要展示的问题进行再次讨论,老师要限定讨论的时间,进行监督和点拨,学生在讨论间隙完成板演及组织展示的分工和预演。
学生展示案例1:大家好,我是第1小组的黄××,我们小组展示的是第一题。“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火车车轮”从听到“音色”的不同,来判断车轮上螺丝的松紧,比如我们台面上的组牌,敲击安装紧密的组牌时与安装松垮的组牌时发出的音调是不同的,(另一位同学进行敲击发声演示)因为它们的结构不一样。这是用到了声音“传递信息”的作用。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还有补充吗?
点评:我代表第2小组给第1小组点评,他们能利用身边的工具自发地设计一个简单的敲击实验,很完美地解释了这道填空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同时板书清晰,语言通顺。不足之处是声音略小。展示分数为4分。
学生展示案例2:大家好,我是第3小组的瞿×,我们小组展示的是第二题。“蝙蝠的回声定位”,赖××演蝙蝠、曾××演超声波、庄××演飞虫。蝙蝠从喉部发出超声波,发现障碍物,超声波返回,根据回波的大小,判断可能是飞虫。蝙蝠再次发出超声波,超声波一去一回再次确定障碍物,发现它会移动,确定是飞虫,蝙蝠飞扑过去吃掉飞虫。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1:我想问,蝙蝠从喉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返回时又是怎么接收的呢?
答:这一点我们在演示中的确忽视了,蝙蝠是靠耳朵来接收超声波的回波的。
点评:我代表第4小组给第3小组点评,他们的演示很直观,特别是曾××演声波很逗,小组配合挺不错的。语言得当,声音洪亮,我给他们小组5分。
这一段展示学生演得惟妙惟肖,“蝙蝠”有模有样地要“吃掉”“虫子”,把全班同学都逗乐了。一下把学生的展示积极性提了上来!
学生展示案例3:大家好,我是第7小组的朱××,我们小组展示的是“怎样让泰坦尼克号不撞上冰山”。郑××表演的是船长,袁××扮演的是声呐发出的超声波,孔×扮演船员,黄××扮演的是冰山。(旁白:这一天,新泰坦尼克号第一次出航,在夜晚下了大雨。)杰克船长:“前面的航线看不清了,赶快用声呐探测前方。”声波发出,不久返回。船员:“船长,前方有不明障碍物,离我们很近,正向我们航行的方向快速划过,估计是冰山。”船长:“马上刹车,让冰山通过!”冰山划过。船恢复航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2:为什么船探测冰山不用雷达,而用声呐呢?(此时同学们都答不上来)
师:这是因为冰在漂浮在海面上,1/4的部分在海水上方,更大的3/4的部分在海水下。所以,要探测冰山应该用声呐更精确。
点评:我代表第8小组给第7小组点评,他们设计的剧情很富有想象力,他们的板书和展示都相当规范,我给他们小组打5分。
学生展示案例4:大家好,我是第9小组的李××,我们小组要展示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请看,这是一个带MP3播放器小音箱,我们把U盘接上去,就能播放一首激情澎湃的音乐《最炫民族风》。我们给音箱的扬声器贴上一张纸片,在纸片中央穿一个小洞,让声音的能量集中从小洞里面发出来。(调大音乐音量)现在我们把扬声器上的小洞对准蜡烛的烛焰。(烛焰很快被吹灭)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还有补充吗?
点评:我代表第10小组给第9小组点评,他们设计的实验效果非常直观,让我们看到了声音传递的能量能吹灭蜡烛。但实验的时候,能照顾一下我们坐在侧面的小组就更好了,我的建议是,能不能面对教室的三个方向,都演示一次。我给他们小组打4分。
为什么展示的同学的开头都是“大家好,我是×小组的××”,点评同学的开头都是“我代表第×小组给第×组点评”?学生展示和点评口语的规范能体现孩子的礼貌和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能消除一些孩子口语表达前的紧张情绪。我给展示的同学提出的要求是,展示要直观易懂,不能只是靠说,还要利用身体语言或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和工具来演示,小组展示要体现出组内成员的合作。我给点评的孩子的要求是,不仅要指出优点也要找出不足,以便在下次展示的时候该小组能有更好的表现,同时要给展示小组客观地打分。点评后的打分也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声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比如蝙蝠等动物和人们利用声呐进行超声波定位,大象等动物利用次声波交流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清洗和用超声波来粉碎结石。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对课前的疑惑有所领悟:
1.在课堂上,老师只讲十几分钟,学生能听懂,能吃饱吗?
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了“分析课堂知识点—设计课堂导学案—让学生完成导学案—批改反馈—课前小组培训”五个环节,其实在上课前,学生已经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到纠错、深入学习、关键知识磨合的目的。课堂中老师的精讲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减少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减少课堂随意性的发挥,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这样就解决了老师只讲十几分钟,学生听不懂、吃不饱的问题。
2.学生在讨论中,怎样做到真讨论,杜绝假讨论?
学生的讨论是有针对性的,有时间限制的,有课堂量化的。学生在讨论中就减少了随意性,讨论环节就紧凑高效。平时加强培训力度,加强小组荣誉感也能让小组讨论更积极,教师应激励真讨论,杜绝假讨论。
3.在学生的互动学习、讨论演示中,学生能讲到位吗?
教师在课前,就已经给要展示的小组进行培训,学生是带着目的进入课堂的。小组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已经对要展示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探究。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导学,有自信完成展示任务,有展示的欲望,这为小组展示的成功做了铺垫。那么,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学生,不要过分担心学生讲不到位而自己代替学生去讲。
4.学生讲错了怎么办?
虽然学生都已进行了导学,但在展示中难免有小错。我们要正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把一次错误作为另一个小组纠错点评的机会,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课堂中的“偶然”变成学生的亮点,成为课堂中良性的“生成”。相信如此训练课堂,你的班级会出现更多的“小老师”和点评员。
5.对学生的展示、点评怎样给予合适的激励?
小组的评价形式多样,但一定要有可行的规范,做到相对公平。小组评价有组评、师评、互评等多种形式,但我们在进行评价前一定要建立评价的机制,才能对小组展示产生持续有效的正常引导,学生才不会无所适从。全班在班会课中要多次学习点评规范性,让课堂活而不乱,环环相扣有章法。
6.初二学生正处于成长叛逆期,面对有厌学情绪的孩子,怎样在“271”模式的课堂上给予机会,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感受到物理的快乐性和知识性?
兴趣是好课堂的起始点,要让孩子易于接受课堂的知识点,就要充分给予孩子们自发参与课堂的时间,扩大参与课堂的面,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上台展示与点评,让学生以实验、情景剧、模仿等形式来丰富知识的表现。同时,老师要给展示小组以相对的发挥自由度,鼓励他们的好点子,让课堂更具趣味性。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271”教学模式的尝试让我对“271高效课堂”有了深入的理解,课后的反思,解决了我参与课改前的一些疑惑和不解。诚然“271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面对的新问题还在不断出现。但合作学习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的不只是知识量的提升,更是学生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赵薇,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徐振升,王志强.271高效课堂之点拨拓展[M].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11).
[4]徐振升,于艳华.271高效课堂之自主学习[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9).
[5]陈德菊.“271”高效课堂的魅力与困惑[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