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美术教育创新路径
2018-02-25袁志安
袁志安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新亚洲学校)
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脊梁,这里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说明。我们主要结合学校的美术教育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探讨,这是现阶段美术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阻碍,必须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强,这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进步与完善提出全新的要求。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探讨
现阶段我国美术教育已经逐步实现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相当的进步。从整体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后发现,受不能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部分传统文化美术课程以及教学依旧只是在表面形式上开展,知识以及技能传授仍然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精神内涵的阐释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步忽视。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基本原因就是美术教育群体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尤其是在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针对传统文化概念进行重新认识是解决上述现象的基础与前提,在形式上认识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要在美术领域中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必须实现对上述局限性的突破。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在各个领域实现对智慧的运用,进而促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融会传统文化智慧的美术教育创新发展
在归纳智慧的前提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概念。在实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及教育意义进行探究时,我们可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角度着手。现阶段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得以传承,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1.由“艺”入“道”
中小学美术课程在容量上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学生只有较少的时间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学习,其中主要涉及的内容为中国画、雕塑以及园林建筑等,与专业教育相比,学生接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时间远远落后。为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我们可通过由“艺”入“道”的方式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学习。这里所说的“道”主要是指传统文化智慧、中国古典哲学。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中国画、中国园林以及中国工艺都可对“道”进行直观体现。
美术知识也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涵盖范围之内,学生进行充分学习后可实现对中国山水画以及中国园林的逐步认识,天人合一思想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在实际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时,我们不能单纯地将表象的美作为切入点,而是需要从完整的思维方式以及哲学体系着手,实现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真正意义上的领悟,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
2.守正创新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光的冲刷,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都因为无人继承或者无人创新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面临消亡的境地。尤其是在当前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生活中,很多技能都被机器代替,手工技艺在生活中使用得越来越少,传统技艺在逐渐消亡,传统匠人在逐渐“失业”,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逐渐减少。其实,在潮流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单凭借传承,传统文化很难走远,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精益求精,进无止境。
3.培养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美术教师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长期以来,我国大专院校美术教师的教育对以西方美术课程体系为重点,致使中小学美术教师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美术的认识、理解以及实践能力。
我们要开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美术教育,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一方面通过多种培训渠道,提高美术教师对以美术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实践能力以及课程开发与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要提高整体素养,走沿袭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脉络、古人彼此交往的“君子之道”。
传统文化并不止于传统,也并不总是陈旧,对于传统优秀文化,我们既要选择性地继承,又要创新性地延展。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既要让青少年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优秀与精神,了解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与进步,又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灵活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并在跨越学科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传统披上“时尚”的外衣,使其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推动人类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中国培训,2016(20):109.
[2]罗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读天下,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