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5郭仕卷
郭仕卷
(广东省廉江市和寮镇第二初级中学)
初中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缺乏学习兴趣,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这主要是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教师应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在教学当中利用生活化案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道德与法治内容,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利用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的核心元素就是教学内容,要想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并不是要大幅度地更改教学内容,而是要联系教学中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学习过程的生活化联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友谊的天空》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利用切入点实现课文内容的生活化设计,可以以“我最好的朋友”为主题开展课堂讨论会。教师可以提前设置问题,例如“和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朋友”“你眼中朋友的意义是什么”等,大家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当中的反例引导学生理解“朋友”的真实意义,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的好朋友考试作弊或要求你帮助作弊,你应该怎么办?”通过案例或者故事让学生直观地看待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形式讨论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观点。此外在学生的自由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生活案例,适当地补充和解答学生的观点和疑问,让学生可以真正地理解“朋友”的含义,通过朋友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教材当中很多案例都没有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例如,在学习“网络交往新时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有关网络交往的情景剧,让学生自己演绎有关网络交往的典型事件。通过生动活泼的表演,可以使学生重视网络交往的安全性。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可以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强化学生理解知识。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赴敬老院献爱心、研究性学习等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梳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等,帮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在内心深处开始敬畏生命。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丰富课程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可以获得在课本上得不到的独特的体会。
三、构建自学体系,强化情感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生活化创作,建立自主学习体系,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强化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案例描述主题,如真实案例、文学作品、小说、小品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评价具体的情绪表达方式和效果。引导学生以“情绪”为主题,在课堂上进行各种类型的思考创作,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不能给予过多的暗示和规定。创作完成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其中的观点和价值观,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个人的情绪习惯,懂得在面对各种事情的时候都要做到理性、客观,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发展了良好素质。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课后作业并不一定是传统的纸质作业,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当中灵活地利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后帮父母洗脚,去看望爷爷奶奶等。让学生和家人亲密相处,感受家人之间的爱意。这种形式的课后作业不会让学生感到负担,他们完成这些作业还可以获得满足感,同时也加强了对于学生的德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案例和生活化场景,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真正回归我们的生活,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240.
[2]安华锋.活动教学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初探[J].学周刊,2017(2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