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法”的研究
2018-02-25张金山
张金山
(广东省罗定市泷州中学)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合理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一、方法的主要特征
(一)界定方面
1.概念内容
“小群教学法”通常主要是指教师依靠团体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并促使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以此提升教学质量。这种方法尽管存在多种应用形式,但是在单元课程开始之前,均有一个分组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实现相应的目标,小组的凝聚力不断提升。一般而言,单元课程的前半段以自主学习和探讨为主,后半段则以课堂练习以及活动沟通交流为主。在单元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比赛,并鼓励学生进行发言总结。
2.案例分析
在进行体育课程“肩肘倒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其进行分组,在前半部分时间中,教师先对具体动作进行讲解和指导,并让每个小组自主设立目标。在单元课程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动作教学,鼓励每组学生互相帮助,一同思考教学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而在单元课程的后期,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比赛,让每个小组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在展示之后,让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全面总结,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师最后完成汇总的工作,并对整堂课程的学习进行全面总结[1]。
(二)特征方面
1.概念内容
其一是自由组合,在单元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依据性格特征的相似性以及学习能力的互补性进行分组。
其二是自由选择方法,教师需要依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设置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让每组学生自由选择,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三是自由运用时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分配时间,对于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多加练习,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的学生可以减少练习量。
其四是自由沟通,由于以小组的形式存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必定需要沟通及合作,教师对此需要鼓励并进行相应的引导。
2.案例分析
由于学生的体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运动能力同样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要求也自然因人而异。在进行跳高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四组高度存在差异的跳高架。在课程开始时,对所有学生讲解动作的基本要领,并提醒其需要注意的事项。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指导,以此帮助小组的其他成员完成练习的内容。教师则在旁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当小组成员基本上全部都能完成对应的高度要求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其挑战其他高度,以此增强其自信心[2]。
二、具体操作方法
通常情况下,“小群体教学法”在实际教学时必须具有较为明确的计划。教师应当将整个学期进行划分,并根据具体教学课程的安排,设置5~8个课程单元。每一个课程单元一般分为4个部分,下面分别展开分析。
(一)提前准备的部分
在进行课程准备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以此确定具体的分组数量,安排学生自由组合。之后,对于每一个小组的分工工作进行设置安排,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小组成员自主选出小组组长以及其他相关职位,并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进行明确。
(二)目标明确的部分
在单元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先进行引导工作,促使学生对课程的5个方面有所了解,包括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原因、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要求以及学习的成果。
(三)制订教学计划
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时,教师首先需要对本节课程的目标进行明确,这其中通常包括知识学习的目标、技能完成的目标以及情感方面的目标。其次,根据自己的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程单元的次数,并设定每堂单元课程的教学内容。之后,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练习方式。最后,丰富课程的内容,增添更多的活动内容。
(四)单元小结
在进行课程总结时,教师需要分别检查每个小组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其是否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安排学生自己进行工作总结,并对实际表现情况进行评分。
综上所述,依靠“小群体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促使其尽情展现自我。不仅课堂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并将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俞先华.关于在初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法”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2(6):58-59.
[2]张晚平.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学习法[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