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变革
2018-02-25甘敏
甘 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第一中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地展开,大规模地摸索了几年,效果显而易见。在新形势下,很多教师也清楚地认识到这并不是一次形式化的“换本子”,而是实打实干。再加上素质教育的推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创新也绝不是一句空话,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已不再流行,探究式、合作式的新形式层出不穷。
对于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和作用,与此同时,了解实势发展,明确社会对于教师的新期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相比较于“以分数论英雄”的教学遵旨来说,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习知识的方法以及情感和态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让学生摘到“高分机器”的帽子,得到全面的提升与发展。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新课改是陌生的,当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变化时,学生是不是能够及时转变思想、更换学习的路子、适应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先通俗地让学生明白新课改的精神,是要让教育面对每一位学生,无论优差;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无论难易;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无论多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懂得留下更多的时间,既让学生逐渐适应,又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去成长。
传统“教教材”不好,现在“借助教材去教”也正应了那句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死,人为活,如何有效地挖掘教材,设计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获得主动的成长,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抛砖引玉。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褪去了小学阶段的稚嫩,但还没有达到高中学生的成熟,处在二者之间,教师在把握他们的喜好时,既要给予他们小孩子的爱护,又要给予他们大孩子的尊重。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不同的情境能给学生营造不同的心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获取的环境,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适合他们的情境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数学科目本身比较抽象、严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情境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情境,主动参与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负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买卖赔赚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二、学在身边,提高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灌输的知识只是一时,而自主获得的知识却会升华成一种能力。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正如俗话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大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其中受到氛围的感染和影响,从而积极地投入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一旦学生认为他学习的知识是自己喜欢的、关心的、爱好的,那么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产生学习认同,在快乐中学习,学习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三、开放问题,拓展思维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开放性与创造性。同时,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与交流写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所以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出发,而并不是单纯教材或者教师假想的问题。问题设计的关键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思。在了解学生实际问题上是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的,教师平时要多站在学生认识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善于总结与反思,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学习有益,对于民族发展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周翠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2]周庆红.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