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2018-02-25王海霞
王海霞
(吉林省通化县第八中学)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诗人对民生疾苦的体恤或是对繁华盛世的歌颂等诸多思想表达,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蕴含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教材中所涵盖的古诗文经过了教育工作者精选,既能使当代初中生感受过去的社会生活,又能体会文人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新课改形势下应当积极转变古诗文教学方法,赋予其时代精神,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一、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古诗文流传千年依然不衰,归结原因是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表达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为文学工作者和人民大众提供不断的精神给养,是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古诗文具有的教育意义和其文学艺术特征,使得学生时期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古诗文教学内容。基于教育体制改革新课改的全面实行,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更是加大了对于古诗文的推崇力度,对初中生来讲,需要掌握更多的古诗文提升自身气质和修养。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文是各具特色的代表作品,能够提升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在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新课改形势下全面普及和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诗文教学的发展进程。
1.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对古诗文内容进行单调解释,很少有课外的内容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古诗文中充满的美感和艺术价值,难以发现古诗中存在的规律特征。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模式下,学生容易失去对古诗文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诗人的生平典故,制约了想象力和个人观点的展现。目前一些教师尚未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特点,致使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难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2.缺乏拓展性
教师在进行古诗文讲解的过程中很少对诗人综合分析,对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难以深入探讨,只是停留在对作者或者称谓的简单介绍层面上。部分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对古诗进行字面解释,分析的相较原意有些出入,缺乏对古诗词整体性的理解和鉴赏,使学生难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不能接受拓展性知识的教育,古诗文的教学容易沦为形式。
3.教学内容为应对考试
目前此类现象不在少数,一些教师难以转变思想观念,对学生采取强制灌输的理念,教授内容更多的是答题技巧和策略,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古诗文的价值和魅力。当前形势下,为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古诗文的能动作用,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古诗文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优化策略
1.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是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想要激发并培养的,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中。古诗词的学习本身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有难度,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再好的方法,重复多次地应用都会失去色彩,与平常方法无异。因此,教师应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推荐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之美
古诗词中,除了语言、内容和情感上的美之外,其形式、节奏、声律上的美感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古诗文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音韵之美,从而被其“气势”感染,生发学习的兴趣。在朗读的训练中,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通过低音表达深沉,通过语调表达悲喜,通过节奏表达氛围,通过配乐渲染情感……逐渐地引人入胜,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作者的创作情感和精神寄托,让学生在不断感受美的同时,得到古诗文知识的学习、情感的共鸣和朗读能力的提升。
3.情境带入体会诗人情感
只有学生与文本发生情感上的共鸣,才可以说学生真正理解了古诗文,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得到情感和审美的陶冶与提升。想要产生共鸣,就是要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在其中要做好创设与引导的双重功效。一方面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将几近“现实”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为学生做恰如其分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绪、情感都带入文本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和感受。要与古诗词的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就要多读古诗词,读出古人写诗词所见到的意象,读出他们写诗词时的意境,读懂他们写诗词时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让古诗词走进我们的生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15).
[2]陈鹤.让古诗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7(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