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处理运动伤害的现状研究
2018-02-25戴艳花
余 敏,戴艳花
(1.江西省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江西省南昌市心远中学)
一、前言
2015年南昌市中考体育改革,体育分从原来的20分增加到30分,而到2016年体育增加到了40分,到2017年中考体育分增加到了50分。南昌市中考体育的改革大大促进了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增加了学校的体育锻炼时间,而且参加了各种培训班,以达到锻炼的效果。与此同时,在体育锻炼中也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安全,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法律纠纷等问题,给学校体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但目前大部分体育老师只能操作简单、基础和常见的急救:如扭伤、拉伤、抽筋等,而复杂的伤害事故:如肢体大出血的现场急救止血、骨折现场固定、心肺复苏等很少有老师掌握。“准体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少有培训机会,缺乏实践操作经验,遇到突发运动伤害事故,不知也不敢进行急救处理,然而一些伤害一旦延误了最佳的急救时机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二、南昌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掌握现场急救技能情况分析
青少年是遭受意外伤害的高发人群。根据国家儿童善念“安康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事故死亡的中小学生约有1.6万人。依次计算,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非正常死亡。若在意外伤害后的4~10分钟黄金时间内,伤者能够得到正确、及时、适当的现场急救,将大大降低伤残率、死亡率,因此,提高中小学生的急救常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查的是南昌市中小学的321位体育教师,有男教师为157人,占48.91%,女教师为164人,占51.09%。有大部分体育老师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基本急救技能知识。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南昌市中小学校有76.95%的体育教师知道处理学生的擦伤,有59.81%的体育教师知道处理关节韧带扭伤问题,有48.91%的体育教师知道处理轻度中暑问题,有46.11%的体育教师知道处理肌肉、肌腱拉伤问题,有18.38%的体育教师知道处理伤口包扎问题。只有21.8%知道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不知道的有19.6%,可知,南昌市中小学校大部分的体育教师知道怎么处理擦伤、头晕、扭伤简单的意外事故,能处理心肺复苏、三角巾等复杂的现场急救技能的体育教师不是很多。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为4~10分钟,因此作为体育课堂发生运动伤害的“第一目击者”的体育教师,应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学生进行初步的救援及护理,然后快速送医院来减少对学生的运动伤害。
三、结论
1.南昌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自身掌握急救技能意识不够,大部分体育教师掌握一些皮外伤、呼吸困难、头晕、中暑等简单的急救技能,但对于骨折包扎、心肺复苏等复杂的现场急救技能掌握的较少。
2.南昌市相关急救部门,如“红十字会”“救援中心”没有充分发挥优势,对有一定急救技能基础的体育教师进行再次培训,体育教师相关的培训途径较少,实践经验不足。
3.目前南昌市中小学校对急救技能培训没有足够重视,而校医务室相对“第一目击者”的体育老师来说,会因为时间、距离的耽搁使学生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从而加重学生的伤害。
4.相关急救技能的培训,都需要一定的资金运行,如:购买急救技能所需的实验用品,请专业急救技能培训的专家等,通过调查发现,南昌市相关政府部门或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急救培训,主要是资金不足。
四、建议
1.成立现场急救管理部门。南昌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成立现场急救部门管理教师急救技能培训、再次培训、急救技能证书的发放及组织现场急救技能的实践。
2.体育教师走出学校。南昌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取得急救技能技术的应走出校园,积极参与“中国红十字会”或“医护救援队”的社会意外事故救援工作,以补充社会急救人员的不足和提高体育教师的实践急救技能。
3.法律保障。在学校体育运动中,学生发生运动伤害时,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体育教师虽然掌握了急救技能,但往往不敢轻易对其实施急救,主要是怕承担责任。因此,需要南昌市相关政府部门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运动伤害事故制定适用的法律标准,使已取得了急救救护证的体育教师进行现场急救救治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杨秀华.高校体育教师掌握运动伤害急救能力的困境及对策[J].广州,2015,29(1).
[2]倪平,陈京立.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