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新课改中微型化学实验实施策略
2018-02-25刘延南
刘延南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中学 江西芦溪 3372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几年里,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实验条件搞好化学实验有效教学,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直在探索的一个相当重要和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以下浅谈我们学校化学教师团队在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3年多时间来在化学实验教学上的一些探索和具体实践。
一、优化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演示实验较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其可见度差(特别是坐在后面几排的学生),让学生的观察成为“观而不察”,最终往往是“老师的叙述”变成“实验现象”,学生则被动记忆实验结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实情况进行了以下改革:
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组建的合作共同体,搭建起两类人共同对话的平台。合作行动研究变成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两类人共同的生存方式。我们请全国微型化学实验中心主任、微型化学实验专家周宁怀教授和深圳市教研室教研员吴运来老师等专家共同参与研究,指导研究。专家们定期亲临我区做专题学术报告、实验技术指导及课堂教学点评等。合作行动研究小组每月定期组织2-3次学习研讨沙龙;每学期举行区、市级微型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公开课2-3节,并请专家、学校领导、不同学科教师参与评课;每学期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近几年,我们还组织研究教师参加了全国及海峡两岸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及全国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及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活动。化学专家的引领及各种学习活动对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努力实践探索,积极开发微型实验校本课程
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教材的研究过程中,合作行动研究小组首先集体研究化学新课程教材中的常规实验,然后按教材章节分工将常规化学实验尽可能改为微型化学实验,并设计成探究式的微型实验方案,然后将这些设计方案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微型实验探究,并对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检验SO42-的试剂选择,学生需以微型实验仪器(多孔井穴板)通过以下三组微型实验进行探究,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第一组,以BaCl2为主试剂,以盐酸为辅助试剂。第二组,以BaCl2为主试剂,以硝酸为辅助试剂。第三组,以Ba(NO3)2为主试剂,以盐酸为辅助试剂。教师的微型实验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微型实验探究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分析归纳结论。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具体物质(H2S、SO2.浓H2SO4)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案,并进行独立的实验探究、做出合理的结论。教师则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和记录,并及时修改完善实验方案设计,在实践中改进并编写《微型化学实验活动与探究》校本课程教材(分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初稿。
研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专家同行的评价及有关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进一步修改微型化学实验设计,以此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教材的建设。另外,通过每年举行一次区级“化学与生活”或“科学与生活”微型实验设计研究性学习展示与竞赛活动,将微型实验教学拓展到课外。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事物的关注,激发他们开发和利用微型实验仪器主动探究的热情,并在探究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表明,参加活动的学生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意识。在区第五、第六届中学生“生活与化学”、“生活与科学”的实验大赛中,学生的表演精彩纷呈、令人惊叹。有学生仅用微型化学仪器中的多用滴管和井穴板,就能较准确地测定出市售食盐中碘的含量,已由定性研究转向了定量研究;有学生自行设计装置和实验步骤研究香烟的危害等。我们将学生自主设计的优秀的微型实验方案结集成册,便成为丰富的微型实验课程资源。
三、改进药品或仪器损耗较大的实验
钠燃烧的实验教材“观察与思考”中〔实验2〕是这样设计的: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经验表明,实验后的石棉网不能再次使用,如果其改为铜片〔5〕,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实验后将铜片洗尽后还可再用。铁在氧气中燃烧常规实验是在集气瓶在进行,实验时火星四射,集气瓶随即炸裂,仪器损耗十分严重,我们可将集气瓶改为装维生素E的透明塑料瓶,避免炸裂,造成浪费。
微型化学实验多以探究性实验为主,实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预想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和体验科学研究的探索过程,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的理解得最深刻,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另外,适当的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即转变了思维和实验的方式,也会有不错的效果。如:验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验证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验证酯的水解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探究实验。这样通过我们教师精心地优化实验,学生始终是实验的主体,实验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状态。学生靠自己实验后的讨论、综合、解疑等过程,获得了理解的、巩固的知识,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充满了启发性、思考性,同时也使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