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探索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兔子小学生

富 杰

(沈阳朝阳一小学 辽宁沈阳 110011)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也能使其有效融合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懂得如何高效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而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来看,主要分为问题分析及问题解答两个方面。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

1.阅读分析能力

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需要用到阅读及分析能力对问题的具体含义有深刻的理解,而这也是高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基础。目前许多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错的原因就在于对题意的理解存在粗心大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加强对其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

2.思维发散能力

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也即是思维发散的过程,具体来讲也就是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含义之后要从不同角度去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见思维发散能力也是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1]然而,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生在思维发散方面存在局限,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便会难以全面思考,导致出现解题错误。所以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想办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二、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1.标记关键词,提高数学阅读分析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题目没有完全读明白便着手解决,也就导致问题解决失误。实际上,数学语言有着严谨且抽象的特点,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抓取才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基础,所以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对其阅读分析能力进行加强,可通过标记关键词去锻炼。[2]

比如,在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内容时,有这样一道与生活相关的练习题“制作一个正方体且没有盖的玻璃鱼缸,保证棱长为30cm,请问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玻璃材料呢?”,当问题出现后,教师便可让学生尝试着去找寻问题中的关键词,有的学生便会提出“正方体、棱长30cm”,教师给予肯定之后继续提问“还有谁能够找出其他的关键词吗?”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便会从题面上仔细搜寻,进而找到“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如此一来,小学生通过标记关键词去辅助对问题的阅读分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2.一题多解,提高数学思维发散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势,所以在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按照既定思维去思考,呈现出思考广度不足的情况,而这种视野狭窄的思维方式会导致数学问题解决向复杂化方向发展,也不利于其解决高难度的数学问题。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便需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散能力提升。

比如,在讲解“比例”相关内容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幅地图中的图纸距离为3cm表示实际距离为15km,请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而学生经过思考会出现两种解答方法:①直接将3cm与15km进行比值获取为1cm:5km,然后将km换算为cm,也即是1cm:500000cm,得到比例尺为1:500000;②先把15km换算为1500000cm,在直接求出比值。对于这两种解题思路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而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便可引导道“解题方法的选择需要看哪种运算方式更加简便”,为了打破小学生的思维定势,顺势可导出另外一道题目“一幅地图中两点图纸距离为300cm,表示实际距离为0.099km,请问它的比例尺是多少?”而经过教师思维引导之下,学生遵从简便运算的原则,纷纷采用了统一单位在进行比值计算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解题思维得到良好发散,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也就得到明显提高。

3.错题详解,提高数学运算检查能力

许多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出现错误,而问题解答的正确率作为评价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根本指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检查习惯,使其能够及时找出运算出错原因且作出正确解答。

比如,在讲解“鸡兔同笼”相关内容时,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已知一共有20只脑袋和52只脚,请问笼子里鸡和兔子的数量分别是多少?”,有的小学生会如此解答“假设鸡有a只,那么鸡腿便有2a只,20只脑袋则有40只腿,剩下的腿有52-40=12只,而每只兔子4只腿,可见兔子有12÷4=3只。”教师可将这一答案列出,引导学生去找寻其中的错误,学生通过审题便会发现其中的错误在于“题目说的是一共有20只脑袋,但解题过程中20只脑袋全部算给了鸡,所以是错误的。”对于这一回答教师应当给予赞许,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去找寻正确的修改方法“假设笼子里面全部是鸡,那么20只脑袋就有40只腿,剩下的腿数量为52-40=12只,由于兔子的腿数比鸡要多2条,所以可理解为鸡多了2只腿为兔子的,因此兔子数量就是12÷2=6只,鸡的数量就是20-6=14只”。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运算检查能力得到良好培养与巩固,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与新课标理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相符。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结合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去采取切实可行方法逐个加强,并且多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兔子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兔子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我是小学生
可爱的兔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