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辅导教育的迷失与“元”思考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辅导班成才辅导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北京 100101)

又到了暑假,一堆堆辅导班的广告纷纷在微信圈内刷屏,有针对新初一分班考的辅导,有初三各科备战中考的辅导,广告词那叫一个让人心动“用辛勤的汗水捍卫梦想的荣光”,“科学的授课指引努力的方向”。如果你作为一名学生的家长,面对北京市中考的竞争压力,你会对这些课外辅导班采取什么态度?今年北京市教委在暑假前做过一项“关于假期是否给孩子报辅导班”的网上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选择是上辅导班。我想家长的心理不难理解,上课外辅导班先把课程学一遍,等开学老师再讲时等于又学了一遍,学习两遍的效果自然比一遍强。这种学习上的抢跑模式甚至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现在很多家长规划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英语水平能达到可以参加高考英语测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甚至还有专门给家长传授经验的课程,诸如“如何开发孩子的英语潜力”之类的。如果你周围都是这样的一群家长,那么你还能淡定下来吗?[1]

那么如何面对学习上的抢跑呢?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首先我们要看一下抢跑的利弊。抢跑的好处是一目了然的,就是孩子在学习上能暂时领先。因为事先学习过,孩子在课堂上的接受要比那些没学过的孩子“好”,这种“好”会成为一种正向鼓励,激励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一种自信。那不利的一面呢?就是这种抢跑一旦停下来,这种学习上的优势就会消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那些抢跑的孩子会不停的提前学,就像穿上了“红舞鞋”。其实,抢跑模式更大的危害在于它剥夺了孩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人的学习生涯是漫长的,甚至可以说是终生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是自主学习。那么这种学习的能力恰恰是在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培养起来的。国外许多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让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训练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而非掌握某种具体的本领和技能。我们今天培养的是未来人,而未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要采取先探索后收获的策略,而孩子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未知,应对不确定性。而抢跑模式损害的恰恰正是这种学习的能力。抢跑模式总是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一上来就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让孩子失去了在学习上自我探索的机会。当孩子最终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需要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麻烦就来了,因为到那时没有人告诉你正确答案了。[2]

一、原因探讨

既然抢跑模式有着如此不利的一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家长选择抢跑呢?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升学的压力

北京目前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以海淀区最为明显。为了抢占优等的教育资源,家长不得不抢跑。这也是为什么海淀区的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中考、高考像两座大山,不仅给学生压力,学校也同样承担着升学率的压力,所以有学校的老师放假前就询问学生的假期学习安排,建议他们上课外辅导班。看一下近年的中、高考成绩,要考入“名校”,各门学科就要满分或接近满分。其实,如果是百分制的一门学科,九十分以上的成绩就代表已经完全掌握了该门学科的各项知识点。满分或接近满分意味着零失误率,要达到零失误率就必须要熟练掌握,就要一遍一遍的重复学习。目前,这种过度学习的倾向十分严重。[3]

2.焦虑的心理

抢跑模式背后还有一种攀比心理作祟。“你的孩子上了什么辅导班,我的孩子也要上,不然,我的孩子就被落下”,这是许多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心理写照。这就使上辅导班这件事成为一种“囚徒困境”,不得不上。其实这种攀比心也反映了现在家长的焦虑心理。在以前,一个家庭有好几个孩子,家长的主要责任是让孩子吃饱穿暖,那时的家长是没有什么育儿的焦虑感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精雕细刻”的培养大致从八十年代开始,这时候一个家庭,孩子的数量减少了,再不像从前老大不成才还有老二老三,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成才方面是倍感压力。一些家长认为,要确保孩子将来能够成功,就要从小给孩子定制发展规划,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4]

3.环境的不耐

现代化的生活给人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增长了人的“不耐”。你走进超市,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方便食品。你到餐厅吃饭,会有人递给你一个计时沙漏,向你承诺你点的菜品会在指定的时间摆在你面前。现代人一味追求做事的效率,人们对时间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对家长而言,“做园丁”固然好,但那需要耐心,需要等待孩子慢慢成长。所以一些缺乏耐心的家长干脆选择“做木匠”。辅导教育正是这种“木匠”心理的产物。通过辅导教育,老师直接告诉孩子各门学科的知识要点,看似让孩子在学习上少走弯路,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归纳总结的机会。[5]

4.成才的误解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现在的家长对成才的解读过于狭隘。什么是成才?考上名牌大学?有则新闻报道上海一位妈妈培养自己的儿子上了国内名校的本科和国外名校的研究生,儿子回国后不工作,整天打游戏。这位妈妈悔不当初,声泪俱下的对记者说是自己教育的失败。这位妈妈把教育的目标就锁定在考取名校上,并把这个目标灌输给孩子,当孩子完成了她制定的教育目标后,一下子感觉人生毫无意义了,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追求的了。这位妈妈的反省固然有点迟了,但却给我们敲了警钟,就是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不能混为一谈。成才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有的孩子是“兰花”,有的孩子是“蒲公英”,有的孩子不是花而是一颗大树。孩子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擅长,成才就是孩子能够把自身的擅长发挥出来。家长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探索资源,而不是给孩子规划未来的人生。

面对抢跑,家长如何应对?我想在当下环境下,尤其是作为一名中考生或高考生的家长,想要从容淡定不容易,但我们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孩子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吗?什么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一项具体的学科还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我想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会有助于我们走出当下的迷失。

二、辅导教育迷失的“元”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成长,让人快乐。有鉴于此,针对我们教育对象的特点实时而变,应时而新。

一是寓教于乐,形式多变,反对一味的追求成绩,反对一味的教条灌输。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课外除了学习,常见的还有讲座、讨论、活动、辩论、观摩、参观考察、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等不同形式的课外辅助活动,能够真正将“人”与“学习”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辅助性学习,能够形成突破性成果获可行、有效的教学实践,这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

对人的成长、成才不唯独学习成绩,而且包括价值观念的影响,故需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形塑健康的人生理念。在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填充课外活动时间,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践行能力。综合大胆尝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试听结合的文艺电影艺术欣赏、音乐欣赏、网络论坛等等,打破学校围成界限,面向社会,关注现实人生,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加强自由讨论、辩论、质疑等多种方式,才能真正成才、成人。

二是端正观念,重新划界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个知识日新月异、传播途径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重视学习,重视认知事物的一般知识,并没有什么大错;但是我们死记硬背来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从而成就古人的“百科全书”式人物,已经是痴心妄想、遥不可及。就此而论,需要像古人学习“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埃之,所以立命也。”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尽力保持和扩充知识为小,深刻认识事物所蕴含的道理、方法、规律为大。只有懂其道,并以之处理包括在内的万事万物,才能真正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巩固和发扬。其二,看开一些日常的所谓成功、荣华富贵,节制自己的一些不可遏止的欲望,包括把自己的梦想寄托、浇筑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看淡一些得失,减少和节制一些欲望,最终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走的更久、走的更长、走的更稳。

三是父母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君不见许多家庭,父母一边训斥孩子不爱学习,一边在麻将桌上吆三喝四;父母手不释机(手机),却期翼孩子远离手机。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培养出来有好习惯的孩子呢。“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面对社会的浮躁,面对教育的迷失,面对孩子的不良行径,父母不能随波逐流,也无法寻求他人之助,而是反求诸己、反身而成、正人正己以自身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指引着孩子前行的路。

显而易见,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活动、老师的责任,而且也是家庭的责任,父母的使命。正如反求诸己所强调的,遇到问题应该首先问责自己,只有自身端正,所作的事情才能问心无愧。反之,我们忍耐不了所谓的“成绩唯上、学习第一”的庸见,我们不敢承担所谓的眼前之利和长远之利之间的矛盾、取舍、利弊,期翼人生路上一样都不能少,那么这样的教育观势必会随波逐流、泥沙俱下。由此可见,孩子是否能够所谓的“脱离苦海”、脱离辅导机构满天飞的魔爪,根本上还在于孩子的监护人——父母的成熟度、成功度、取舍度上。即所谓的给人一碗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所以,父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父母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终生学习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高度,不能说就可以决定孩子的高度,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父母的高度可能会构成孩子装水的短板。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勤德诚恳地指出:“如果父母也是优秀的教育者,用必要的洞察力和认识能力去识别他们孩子的错误发展,而且,在错误发展刚露头的时候就能依靠正确的教育与这些错误作斗争,那么,我们就应该高兴地承认,没有比家庭更合适的机构更适合于保护健全的人类了。”

综上所述,面对21世纪慕课、远程教育、终生学习等如火如荼的变革,我们的教育模式依旧固守传统,固守“唯成绩论”、“学习至上主义”,导致的课外辅导漫天飞、孩子变成书本储藏器的语境下,一方面我们要理解教育变革的循序渐进性和惯性思维;另一方面作为家长的我们又需要自我反思,不能随波逐流、陷身泥淖,而要认识到改革大局、教育发展的大方向而洁身自好,践行“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理念,终有所成。

猜你喜欢

辅导班成才辅导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课外辅导班安排也是一门学问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