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道清代封赠文书考述*

2018-02-25

文物春秋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师祖父母同治

刘 铮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安徽 芜湖 241003)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有两道清代封赠文书,一道是李福盛之曾祖父母李□茂夫妇诰命,一道是李福盛之祖父母李世□夫妇诰命。这两道诰命均是安徽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于20世纪50年代从芜湖本地征集来的。

一、诰命保存现状与内容

这两道诰命书写在有祥云暗纹的五色彩缎之上。诰命用满汉双语书写,汉文右起竖写,满文左起竖写,均为工整楷书,满汉书写格式相同。引首正中织篆书“奉天诰命”4字,两侧各绣一条龙,右侧龙首在上,左侧龙首在下。书末署年款,上钤“制诰之宝”,印色朱红,印文亦是满汉对照。

由于年代久远,这两道诰命均已残破,且有较多水渍,部分文字已漫漶不清。依据残留笔画特征,结合清代诰敕文式固定和满汉对照之特点,经仔细校对核验,除李福盛之曾祖父和祖父的名字不可确指外,其余皆可辨识。

(一)李□茂夫妇诰命 残长340厘米宽31厘米。汉文共20行,每行字数不等,共290字,分别以红、绿、黑、蓝等四色墨汁分段书写。文末署“花翎游击衔尽先都司长江水师安徽安庆营把总李福盛之曾祖父母”,分作两行竖写,其中间署“同治十一年十月初九日”年款(图一)。现录诰命正文的汉文部分,并句读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宣畅国威,统三军而奏绩,采甄世德,」溯四叶以推恩,积庆有源,流芳自远。尔李□」茂,乃花翎游击衔尽先都司、长江水师安」徽安庆营把总李福盛之曾祖父,淳心抱」质,善气储祥,丕建乃家,允肇弓裘于奕叶,克」昌厥后,诞膺节钺于高门,爰赍徽章,俾」扬令闻。兹以覃恩,赠尔为武翼都尉,赐之」诰命。于戏!簪缨赫奕,式隆一品之殊荣,纶诰」辉煌,用慰九原之夙志,祗承宠命,长播休声。」

制曰:德门积善,衍余庆于后人;幕府策勋,」赐殊恩于先世。家声克大,阃范攸彰。尔」张氏,乃花翎游击衔尽先都司、长江水」师安徽安庆营把总李福盛之曾祖母,佩」服女箴,娴明母道,惠风肆好,留懿训于」闺中。今绪三传,毓奇才于阃外,爰办茂」典,俾阐徽音。兹以覃恩,赠尔为淑人。于」戏!涣汗诞敷,用播深遐之泽,湛恩偏洒,」益扬贤淑之名,显命丕承,幽光允贲。

(二)李世□夫妇诰命 残长325厘米,宽31厘米。汉文共23行,满行13字,共256字,亦以红、绿、黑、蓝等四色墨汁分段书写。文末署“花翎游击衔尽先都司长江水师安庆营左哨二队千总加二级李福盛之祖父母”,分作两行竖写,其中间署“光绪十五年二月十七日”年款(图二)。现录诰命正文的汉文部分,并句读如下。

图一 同治十一年李□茂夫妇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策勋疆圉,昭大父之恩」勤,锡赉丝纶,表皇朝之霈泽。尔」李世□,乃花翎游击衔尽先都」司、长江水师江西湖口镇安庆」营左哨二队千总加二级李福」盛之祖父,敬以持躬,忠能启后。」威宣阃外,家传韬略之书;泽沛」天边,国有旂常之典。兹以覃恩,」赠尔为武功将军,锡之诰命。于」戏!我武维扬,特起孙枝之秀;赏」延于世,聿昭祖德之垂。」

制曰:树丰功于行阵,业著闻孙;锡」介福于庭帏,恩推大母。尔毛氏,」乃花翎游击衔尽先都司、长江」水师江西湖口镇安庆营左哨」二队千总加二级李福盛之祖」母,壶仪足式,令问攸昭。表剑珮之」家声,辉流奕世;播丝纶之国典,庆」衍再传。兹以覃恩,赠尔为夫人。于」戏!翟茀用光,膺弘休于天阙;龙章」载焕,被大惠于泉闾。

综览两道诰命,前者是同治十一年(1872)十月初九日封赠给李福盛之曾祖父母李□茂夫妇的,后者是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十七日封赠给李福盛之祖父母李世□夫妇的。两道诰命中,“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之“天”“皇”二字和“制曰”之“制”字皆抬格书写。两道诰命均采用四六骈体文形式,词藻华美,但多无实际意义,唯以“兹以覃恩赠尔为武翼都尉,锡之诰命”“兹以覃恩,赠尔为淑人”“兹以覃恩,赠尔为武功将军,赐之敕命”“兹以覃恩,赠尔为夫人”四句为要,诚如清人姚之骃所言,“凡诰、敕率多溢美之词,要在当之者孟省也”[1]。

二、诰命所反映的清代封赠制度

诰敕是一种皇帝封赠大小官员的专用文书。清代的封赠形式主要有“覃恩封赠”和“捐封典”两种。“覃恩封赠”是指在皇帝、皇太后生日等重大节庆活动时皇帝特下恩诏,对各级官员进行的封赠。“捐封典”则是个人通过捐纳一定数额的银两来获得朝廷的封赠[2]。

同治十一年(1872)十月初八日,同治皇帝加慈安皇太后徽号曰“慈安端裕皇太后”加慈禧皇太后徽号曰“慈禧端佑皇太后”。礼成翌日,颁诏天下,推锡类之恩,对大小臣工实行封赠[3]。李□茂夫妇诰命正是此次“覃恩封赠”的产物。

图二 光绪十五年李世□夫妇诰命

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十六日,光绪皇帝恭上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徽号册宝。礼成翌日,颁诏天下,覃恩有差[4]。李世□夫妇诰命则是此次“覃恩封赠”的结果。

清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授以诰命,六品以下官员授以敕命[5]。由于实行的是“覃恩封赠”,除了封授官员外,还会对该官员的先代和妻室推恩封赠。根据规定,受封官员的长辈、先人从其子孙品级予以封赠,命妇从其夫或子孙品级予以封赠。同治十一年,李福盛为从三品“游击衔”,光绪十五年升“游击衔加二级”,为从二品,故李□茂夫妇和李世□夫妇所获封赠均以诰命相称。

清代的封赠,对官员本人称为“授”,对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尚存者为“封”,已故者曰“赠”[6]104—106。从这两道诰命中均用“赠”字来看,此诰命颁发之日,李□茂夫妇和李世□夫妇均已过世。

清代将武职封赠官阶分为九品十八级。其中,从二品为“武功将军”,从三品为“武翼都尉”。同样,清朝亦规定了命妇的封赠等级,但不分正从,其中二品为“夫人”,三品为“淑人”[7]。同治十一年(1871),李福盛官衔为武职从三品,故李□茂夫妇所获封赠称号分别为从三品的“武翼都尉”和三品命妇的“淑人”。光绪十五年(1889),李福盛为武职从二品,故李世□夫妇所获封赠称号分别为从二品的“武功将军”和二品命妇的“夫人”。

清代诰敕均为卷轴形式。卷轴由轴柄和卷身两部分组成。卷轴质地和卷身图案因品级不同而有着严格区别。其中,二品为犀轴,赤尾虎锦面;三、四品为贴金轴,瑞荷锦面[8]。这两道诰命的卷身图案均与规制相符,卷轴则因遗失无存而不得其详。

诰敕文书的轴制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一品官员颁赐四轴,准许封赠三代;二、三品官员颁赐三轴,准许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官员颁赐二轴,准许封赠一代;八、九品官员颁赐一轴,仅封赠本人[5]。清代给予官员本人的封赠可以移送给祖父母、父母等长辈,称为“封”或“赠”,但是封也有限制:八、九品官员只能封父母,不能封祖父母;四品至七品官员只能封祖父母,不能封曾祖父母;二、三品官员只能封曾祖父母;无论是几品官员,均不能封高祖[6]105。

同治十一年(1871),身为从三品的李福盛,可以获赠三轴诰命,其一属于自己和妻室,其二属于其父母,其三属于其祖父母。依照规定,李福盛可以把自己及妻子应得的封赠移送给其曾祖父母,李□茂夫妇诰命便是此次“封”之例。

光绪十五年(1889),身为武职从二品的李福盛同样可以获赠三轴诰命:自己及妻子一轴,父母一轴,祖父母一轴。李世□夫妇诰命即为其中之一。

由上所述不难看出,无论从受封对象、等级,还是从文书形制、内容、格式来说,李□茂夫妇诰命和李世□夫妇诰命与清代封赠文书的相关规制都是完全符合的。

三、诰命所涉及人物及史实

这两道诰命所涉及的人物有李福盛及其祖父母、曾祖父母共五人。因湘军水手皆招募自湖南湘乡[9],故李福盛及其祖上当是湖南湘乡人。由于史载有缺,李福盛等人的生平事迹已不可详考,唯在《曾国藩文集》和《彭玉麟集》中尚存有李福盛本人的一些事迹。

李福盛原为湘军水师分支——内湖水师亲兵营的一名勇丁[10]104,曾获得六品军功的奖赏。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一日,李福盛参加了克复安庆城的战斗,战功颇大,同年十一月十六日获得曾国藩“以外委尽先拔补,并赏戴蓝翎”的保举[11]。同治二年(1863)四月间,李福盛参与攻克巢县、含山、和州等处的战斗,又获战功,于十一月十二日获“以千总尽先拔补,并加守备衔”的保举[12]。在同治二年(1863)八月至十二月间进援青阳,攻克高淳、溧水、东坝等城隘的战斗中,李福盛再立战功,于次年九月二十七日获“以守备尽先选用,加都司衔并赏换花翎”的保举[[1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湘军水师不是清朝的经制水师,所谓统领、分统、营官、哨官、哨长、队长等官阶,与经制绿营中的官阶名目截然不同。湘军将士的保举是按照经制绿营的官阶续保[10]160,但其所获官职皆是虚衔,有的虽然被保至提督、总兵,而事实上只能充作哨长、队长。就李福盛而言,其所获得的“外委尽先拔补”“千总尽先拔补”“守备尽先选用”等保举只是一种不一定能兑现的承诺而已。

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九日,太平天国的天京陷落,湘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清政府令曾国藩将湘军水师改为经制的水师,并制定水师营制相关事宜。同治四年(1865)十二月,曾国藩会同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沿江五省督抚大员共同议定了《长江水师事宜》和《长江水师营制》[14]596—609。同治七年(1868),湘军水师正式改为经制的长江水师。

新建的长江水师共立六标,分别设于太平府、岳州、汉阳、湖口、瓜州、狼山等地,总辖24营。其中湖口镇下设前营、中营、后营、左营、右营等五营。这两件诰命中所言的“安庆营”,即是湖口镇之前营,因驻扎于安庆府而得名。其防卫区域自安庆东流以下长江江面黄石矶、李阳河一带至枞阳止,长江北岸盐河及枞阳以内之湖面,长江南岸通殷家汇之河[14]599—608。安庆营又分前哨、中哨、后哨、左哨、右哨等五哨,设一位都司为哨之长官。每哨又分七个或八个队,设一位千总或把总、外委为队之长官。

在湘军水师与太平军长期作战的过程中,立功的士兵很多,而且很多被保举到很高的官衔,但改制后的长江水师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官职,曾国藩曾经感叹道:“目前营中遴补一缺,较之保升一阶,其难数倍,其荣亦数倍。盖战事多则列保易,额缺少则选补难,其势然也。”[15]为了化解这一矛盾,清政府不得不采纳曾国藩的建议,实行“大衔借补小缺”的权宜之法,即按衔之高低(同衔则按资历)依次补充官缺。这样一来,许多衔位高达参将、游击的也只能当千总、把总,诚如《清史稿·职官四》中所言,“往往记名提、镇降充末弁,候补千、把,骤膺统将,官职悬殊至斯已极”[16]。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彭玉麟等人所拟定的长江水师各缺名单中并无李福盛的名字[17],这说明,即使在“大衔借补小缺”情况下,身为“花翎都司衔、尽先守备的李福盛仍因自身“衔低资浅”而未能补得一个实缺。从这两道诰命来看,在同治七年(1868)至同治十一年(1872)间,李福盛获得了“以都司尽先拔补,并加游击衔”的保举并补得正七品的把总这一“小缺”,光绪十五年(1889)前后,李福盛又升为正六品的千总。

总之,李□茂夫妇诰命和李世□夫妇诰命是清代封赠文书的新发现,不仅有着证史和补史之作用,而且为清代封赏制度、官文风格、文书档案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亦为湘军水师、长江水师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姚之骃.后汉书补逸:八卷[M]//钦定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30.

[2]马镛.清代封赠制度探析[J].历史档案,2015(2).

[3]清实录:穆宗毅皇帝实录:三四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7:511—512.

[4]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二六七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7:575.

[5]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三〇卷:封赠[M]//钦定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81.

[6]清会典:十二卷:吏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7]赵尔巽.清史稿:一一〇卷:选举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7:3195.

[8]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一六卷:中书科·执掌·文武官覃恩诰敕[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5264.

[9]曾国藩.复朱蓂[M]//曾国藩全集:第22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391—392.

[10]罗尔纲.湘军兵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曾国藩.官军攻克赤冈岭菱湖贼垒及克复安庆请奖折[M]//曾国藩全集:第5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264—295.

[12]曾国藩.水陆各军肃清皖北江北出力员弁四案并保案[M]//曾国藩全集:第 6册 .长沙:岳麓书社,2011:519—529.

[13]曾国藩.奏保上年进援青阳并克高淳溧水东坝各城隘出力水陆员弁请奖折[M]//曾国藩全集:第7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466—472.

[14]曾国藩.会议长江水师事宜折[M]//曾国藩全集:第8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5]曾国藩:韦长清借补督标左营守备片[M]//曾国藩全集:第9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432.

[16]赵尔巽.清史稿:一一七卷:职官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6:3390.

[17]曾国藩.拟补长江水师各缺并续陈未尽事宜折[M]//曾国藩全集:第10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39—66.

猜你喜欢

水师祖父母同治
清代福建内外洋考
傅云其异病同治针灸验案举隅
脾胃同治的应用探讨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四水同治
法国水师兵营旧址 曾作为法国在长江上游的控制站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做好祖父母的九条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