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2018-02-24胡小茜
胡小茜
摘 要 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143-01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问题模糊,答域不清。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性,学生很难及时思考回答。
(3)不该问而设问。有些数学知识是要靠教师的讲授的,学生是无法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获得的,而教师却故意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浪费时间。
(4)强求一致,缺乏开放,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本来学生完全可以多角度思考,有多种解决思路,但我们却左右了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5)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完全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6)不能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7)缺少反馈评价。问题抛出以后却不了了之,对学生答案不做评价。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巧设矛盾,激疑促思。矛盾是打开学生思考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善于设置矛盾,揭示矛盾,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先提出问题: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我们还能用数方格的办法去算它的面积吗?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这是一对矛盾。教师又问,我们可不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呢,如长方形?怎样转化呢?
(1)拼出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什么变了(形状)?什么没变(面积)?
(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演示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生讨论,交流,总结,师板书)不能用数方格的办法去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先激发了学生对新旧知识技能的矛盾冲突,然后采用置疑法提问,解决问题用剥茧法,层层剥离,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沟通联系,促进迁移。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可称为迁移法。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用割补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策略,所以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
(1)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3)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实验报告,找出求一个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在运用迁移法提问时,要注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策略。
(三)分解组合,逐个突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再综合解决大问题,这种提问方法称为分合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提问方法。如《长方体的认识》,先每个学生观察所带的长方体纸盒,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并合作交流。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找出它们之间有没有完全相同的面?
(2)长方体有几条棱?怎样分组数棱?
(3)长方体是怎样的立体图形?
通过学生动手用尺测量、剥离各个面重合比较,找出长方体的面与棱的特点,让学生掌握通过分解、组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的策略。
(四)由易到难,逐步升温。由易到难是善问的标志,很多数学问题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能体验到逐一解决问题的乐趣,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分数的意义》,由于分数的定义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采用小步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分数定义。
(五)拓展思路,开放策略。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你认为哪种办法更好?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创新,发展数学思维,在开放式提问下学生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实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策略,切不可生搬硬套,囫囵吞枣。同时,還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高效的教学结果。
参考文献:
[1]樊有权.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