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
2018-02-24唐佳慧游睿芳
唐佳慧 游睿芳
【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性设计实验在本科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校护理本科2015级的学生115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综合设计性试验模式开展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教学中包括PBL、情境教学与模拟实践等,并根据实际病例实施教学。结果 观察组学生护理知识与技术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相对于对照组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科急救护理教学中采用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急危重症护理;护理教学;综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1
本科护理教学中的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的要求。本文借助综合性设计实验,对急救护理教学进行尝试,培养学生借助护理知识来应对临床实际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选取我校护理本科2015级的学生115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49名,2班56名。采用便利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已经接受基础护理学、内外科护理以及健康评估等知识。为避免教师差异引起的结果变动,在教学实验中由同一名教师进行理论与实验课。因此两组學生开展综合设计教学实验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演示法、单项急救护理等。教学结束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2)观察组学生采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①教学课程设计:在传统教材内容基础上,将急救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进行优化,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并建立典型pbl急救病例库,针对性设计综合实验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外伤包扎为主的综合现场救护;急诊抢救、重症监护等方面知识与技能。②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对每个急救护理单项实训进行精练,如徒手复苏、心电监护等,奠定学生进行综合实验模拟的基础。③在学校实训室中,模拟真实急救场景,让学生按小组接受综合实验任务。并要求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并开展教师点评、生生互评。
1.3 效果评价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借助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来测量学生对急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通过实践操作来考察学生护理实践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在教学实验结束后,观察组学生急救理论知识与技能考试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运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够有效提升急救护理课堂教学成效。在实验教学、实践操作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验的设计、急救方案的制订、模拟抢救中观察组学生配合良好,对于实现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为护理提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促进意义。该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值得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春慧,郝 潇,朱庆华,孙 霞,王俊红.提高《儿科护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决策探索(下),2018(09):93.
[2] 江愿丽,陈 婵,李 婕,范 虹,李 琼,张新瑜.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136-137.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