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方法达成 助能力提升

2018-02-24贾素琼

读写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提升能力自主学习

贾素琼

摘 要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在整个小学阶段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通过老师善用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的计算;巧设疑问指引学生的计算方向;放手尝试,重视迁移,有效练习,及时反馈等策略,对提高农村小学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了差异的阐述。

关键词 方法达成;自主学习;感悟迁移;有效反馈;提升能力;养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120-02

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运算技能有所下降,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他们缺乏良好的口算和估算的习惯,计算基础不扎实,计算能力参差不齐,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的计算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这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抓计算教学,反复练习,但收效微乎其微。为此,我总结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阐述。

一、善用方法——有步骤指导学生的计算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去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方法。”学生在这样特定的条件中强化训练,习惯于机械运算,学生只为计算而计算,不知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因此学生对计算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因为在课堂上的发现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出示例题12×3后,并没在马上讲解如何计算这道题,而是让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让他们参与计算原理和方法的探索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组1:我们是这样算的,因为12×3表示有3个12,把3个12加起来,得36。(教师板书:12+12+12=36)组2:我们是这样认为的:把12分成10和2,接着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加上6等于36。(板书:2×3=6;10×3=30;30+6=36)组3:我们是这样算的:用10乘3等于30,后算2乘3等于6,最后算30加6等于36。(板书:10×3=30;2×3=6;30+6=36)组4:我们组是把12分成6和6,3个12就是6个6,6×6=36。组5: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在这里,教师没有限定学生用竖式计算,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还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充分展示出来;因为有了思考过程的展示,所以,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因为教师没有规定学生运用计算法则,而是学生在思考、练习和实际计算过程中领悟了计算的法则和方法,这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发现,在实际操作中的感悟,我想这是我们一线教者所希望的教学的能力的展现的一种吧!

二、设疑问难——有层次指引学生的计算

“疑能生惑,惑能寻果!”数学课堂怎样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的课堂才充满活力。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一课中,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出示例题,教给学生计算方法,然后就进行巩固练习。但在这里,我并没有被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束缚,出示了一道弄模糊了的题目:五湖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博物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先让学生猜一猜弄模糊的是什么数,有的同学猜是5,有的同学猜是3,这时老师马上出示清晰的题目,五湖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你会计算这题目吗?根据以往的经验,你们知道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吗?

现在就请你们算一算吧。如果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讨论一下。”(顿时,课室里静悄悄的,一分钟后,有同学开始窃窃私语)生1:老师我在用竖式计算时,是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3个十除以4我不知道怎样除?生2:我用竖式计算时,8个百除以4也等于2个百,我也知道32除以4等于8,但我不知道8该写在哪里呀?生3:老师,我也是用竖式计算时,8个百除以4也等于2个百,我知道32个一除以4等于8个一,8应该写在个位上,可是十位上就空着,那么十位上是不是应该商0呢?(经第三位同学一提醒,同学们似有所悟,又埋头计算了。)一分钟后,生1:现在我知道了就刚才×××同学所说的,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3个十除以4在十位上不够商1,我就在十位上商0,0乘4得0,3个十减0等于3个十,再把个位上的2拉下来,变成了32个一除以4等于8个一,8应该写在个位上, 也就是说,832÷4=208,是吧?

生2:老师,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在教这道例题时,把更多的学习空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让学生尝试着进行计算,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帮他们解决,而是给了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把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学生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有了不同层度的思考、交流和练习,所以问题的解决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一节看上去非常枯燥的计算课,也能让学生兴奋不已,课堂上充满了活力。

三、有效练习——有条理指向学生的计算

“重复进行一项活动是起巩固的作用!”巩固练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因此计算教学需要适时的巩固练习,并做好及时的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课中的新授之后,往往要通过一些类似例题的习题供学生进行练习,以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并根据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但练习的设计,要花一定的心思,首先练习内容的难易要适度,其次要紧扣例题的解题思路来设计练习内容,过难或过易都不能真正起到反馈信息的所用。如在《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练习》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一)不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在笔算除法前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的习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认真观察,再填空和让我来试一试。(通过这两道练习,帮助学生回忆整理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为下面的练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我会算。(通过分层设计,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校正,突出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的目的。)

(四)数学诊所。(收集学生平时出现的错例,通过分析,改正,提醒学生在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基本巩固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对于计算,“理解”不等于“掌握”,一定量的练习是必须的。 同时以“艾滨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为依据及学生计算兴趣为出发点,我们要设计出有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形成技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四、及时反馈——有秩序指点学生的计算

“练习后的反馈是检阅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举措!”那么在实际的应用教学中如何才能对学生的计算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呢?

(一)老师收集学生错题,对学生练习的错例及时反馈,做到对症下药:找易错点,让学生在重新计算中感悟;设专门的改错本,让学生在单元复习中找准重点;设例题的更换形式本,让学生在题型的不同变化中感受计算的不同的形式和方式。

(二)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试卷中的错题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建立一本错题本,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例,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同时要求学生写题后反思,让学生在对题中找方法,在错题中找对策!让其在以后的学习中减少计算的错误率。

教无定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不断探索,并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有序的指引下进行我们的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义山.提高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b,2017(9):88-89.

[2]朱立强.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0):43-44.

[3]應志弟.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7):49-50.

[4]谯长生.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科学咨询,2017(17):74.

[5]陈雪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8.

猜你喜欢

提升能力自主学习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找准 “自学” 着力点,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诚信的工作机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