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
2018-02-24闫程程
闫程程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祖国文字进行思考。本文重点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意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066-01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指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先生多次提到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他指出:“不管什么教育思想,如果不能在教育一线进行践行,一切都是枉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祖国文字进行思考。本文重点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意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道德品质,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感,还要善于运用祖国文字进行思考,形成语文情趣。本文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要引导学生积累祖国文字,使学生形成语文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我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使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经验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石。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包括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领会课文的精彩片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精读、略读,使学生有意识地记忆精彩的语言典范,理解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介绍文化背景。我们教材中的课文有着丰厚的文化精神,教师要带领学生领略先人的文化精神,比如通过《赤壁赋》领略先人海纳百川的心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经典书籍,积累语言,让学生摘抄、应用美言美句,逐渐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二)对学生进行语文思维训练。新课改明确告诉我们,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思维训练,比如进行过推测联想训练,就是根据已知的事来推测不可知的事:这里常用的手法是假设,常用的词是“也许”,运用由此及彼的思路展开。比如,诗歌的改写,往往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像“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让学生们再造出各种新的形象:也许是一位老翁,闲坐舟尾,任无篷小舟横于江面,遭受风吹雨打;也许是有篷小舟,自横江边;也可能是岸边一位急于过江的夜归人,望着在风雨自横江中的孤舟发呆……这种训练,其实融合了再造想象的训练,是一种较好的形式。我还对学生进行过连锁联想训练,这是指运用联想的方法把几种事物一环扣一环地串在一起,也可以是从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向进行两种以上的联想。例如“暴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茅盾在《子夜》中,都直观地、形象地、具体地用语言把它描述了出去,把主人公在公债决战中的这种情绪,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因此,这种写一个“勇敢”的人、“骄傲”的人,一个“体贴”的人,发挥想象,使某个概念形象化,更生动感人,都是一种训练。
(三)开展合作交流活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尽量在课堂上搞好竞赛式、辩论式、讨论式、抢答式,甚至演讲式、演剧式的活动,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乏味。并且我还让学生来主持讨论,讲授现代诗歌,并借助多媒体及各种手段,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像教《祝福》,便让学生们先预习、质疑,然后将他们的问题综合为十个有一定价值和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们自愿报名参与其中一个问题的讨论。然后,安排学生们在图书馆开展讨论,允许他们查阅资料、自由走动,但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完成问题讨论。结果学生们兴高采烈,气氛空前活跃,不仅提出了很有見地的看法,又读了不少课外资料,而且还在小组不同难度的问题的研讨中,培养了自信心,学会了讨论争辩,成为一种良好的合作学习方式,为他们以后的自主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二、结束语
总之,教学无法、贵在得法,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多种方式,我们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享受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赖配根.找到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J].人民教育,2016(3).
[2]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3]赵福楼.语文核心素养的五个着眼点[J].今日教育,2016(3).
[4]刘淮南.文论的依附性思维与批判创新意识[J].河北学刊,2014(5).
[5]张芳兰.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素养[J].教育界(上旬),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