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伶仃洋上造桥 大海深处“穿针”

2018-02-24

科学之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白海豚穿针通关

一组数字解码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在这历史性的时刻,一组数字带你更好地了解这座“超级大桥”。

55千米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通车后,旅客从香港大屿山口岸人工岛出发,沿海岸一路前行12千米,就会抵达大桥东人工岛,再穿越6.7千米海底隧道,即可上升到距离海面达50米、有着“中国结”美誉的青州桥上。之后,在海面上御风而行22千米,经过美丽的“海豚塔”江海桥和“风帆塔”九洲桥,抵达珠澳海滨。

120年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标准。

42万吨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体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体育场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500人

2010年,“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1家企事业单位、8所高等院校组成了超过500人的科研队伍,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

100千米和80千米

通车后的港珠澳大桥,桥面限速100千米/小时,隧道限速80千米/小时,实行货车与小客车分道行驶。

“零伤亡”

港珠澳大桥联通三地、跨越伶仃洋,而这片海域还是中华白海豚的最大栖息地。中华白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用肺进行呼吸,呼吸孔在头顶端,呼吸时需露出水面,被誉为“水上大熊猫”。1988年,中华白海豚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

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设计、减少非通航孔桥的桥墩数量、减少施工海域面积、减少打桩作业量、减少淤泥产生量等措施,努力实现“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而在施工过程中,每条施工船上,都有一名专职海豚观察员,每天都会利用望远镜观察施工船附近水域,一旦发现白海豚踪影,就立刻通知船只停止作业,静待白海豚离开后才重新开工。做到了人与工程、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了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

创多个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桥梁界“珠穆朗玛峰”,这座从设计到建设完工前后历时14年的“超级跨海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最难

作为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跨海集群超级工程,总长约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除了实现缩短三地间时空距离以外,其综合技术难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在规模、技术、工艺等各方面难度为世界首创,并能够承受住16级台风、8级地震的“侵袭”,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

最长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包括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同时,港珠澳大桥有15千米为全钢结构钢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长钢铁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 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最深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深处在海底48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底隧道。

最大

沉管隧道浮在水中的时候,每一节的排水量约75 000吨,而“辽宁”号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也只有67 50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隧道。

最精心

海上的气候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沉管浮运和对接的成败。工程方一年多前就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合作,做精细化、小区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每天坚持监测预报,花费达3 000万元,只为每个沉管寻找两三天的作业时间。

最精细

在沉管隧道安装之前,还要在挖好的基槽中做碎石基床基础,即要在40米深的海底,铺设一条42米宽、30厘米厚的平坦“石褥子”,而这条“石褥子”的平整度误差要控制在4厘米以内。

最先进

在工程建设上,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钢圆筒的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其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同样堪称世界最大难度,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48米不等的海底无人对接,对接误差必须控制在2厘米以内。

通车后的交通规则

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由于粤、港、澳三地交通规则存在差异(香港、澳门机动车靠左行驶,内地靠右行驶)。如何在大桥管理上做到“共享一路”?车辆到底该如何通关?成为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按內地方法规 靠右行驶

据了解,在2010年粤港澳三方签署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三地政府协议》中已明确提出,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车辆一律靠右侧行驶,各区部分的通行规则应与主体部分通行规则相适应。

大桥上按内地靠右行驶的方式具体是港珠澳大桥香港与澳门接线将跟从内地采用“右上左落”的行车安排,并且有关安排亦将适用于与之通联的“观景山隧道”及“机场隧道”。简而言之,就是右上左下。

利用立交桥 解决交通规则差异

港珠澳大桥在设计上利用立交桥解决了三地交通规则上的差异。据有关部门介绍,司机抵达或离开香港或澳门口岸后,按照行车指示牌通过立交桥就能完成行车方式调整。在大桥靠香港和澳门侧,车辆下桥通过立交桥时即可转换车道方向,将从右行改到左行的方式;而在上桥时,也是通过立交桥转换行车方式。为此,香港接线处设计建造了香港边界至观景山全程约9.4千米的三线双程高架桥,以及位于石湾附近的高架桥回旋处设施。

大桥通车后,三地口岸形成综合型的交通运输枢纽,汇集跨境巴士、口岸穿梭巴士等各类交通工具于一体。某穿梭巴士公司负责人表示,2018年9月底三地政府已安排跨境巴士司机参与大桥试运行,熟悉大桥上的交通规则,整个运行过程非常顺畅。

三地三检 珠海澳门通检一次通关

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车辆到底该如何通关?据了解,大桥将采取“三地三检”的通关模式,实行24小时通关。三地口岸由三地政府各自负责设立和管理,均位于各自属地内。其中珠海、澳门之间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

其实“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非常简便,就是取消了两地口岸之间的缓冲区,直接把两个口岸连在一起,旅客只需要排一次队就可完成出入境手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民用车型,都只允许一个人驾驶车辆通关,其他随车人员必须下车前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通关手续。

粵港跨境货车 免手续通行

在粤港跨境货车方面,按照港珠澳大桥的通行指南,现时粤港跨境货车可以免办手续通过港珠澳大桥(但不包括往来福田保税区的货车)。也就是说,有粤港两地牌的货车(但不包括往来福田保税区的货车),可以直接上桥通行。另外,提醒随车人员必须携带出入两地的相关证件。

在港珠澳大桥公路口岸,“一站式”卡口系统与海关公路舱单系统、金关二期智能卡口无缝连接,辅以司机生物信息(人脸、指纹)检测等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取司机信息,自动识别车牌,自动抓取车辆、人员备案信息并推送到“一站式”平台。全查验过程司机不用下车即可完成。

收费标准 货车最便宜

港珠澳大桥全线设置一处主线收费站,双向共有20条收费车道。普通1—5类货车(不含集装箱车)60元每车次;货柜车4—5类车型(20英尺集装箱车、40英尺集装箱车)115元每车次。

收费方式共两种:电子不停车收费(国标ETC、香港快易通),人工收费(MTC)。未携带人民币的车主,可以在人工收费车道通过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进行缴费。另外,所有收费均以人民币为基数结算。

猜你喜欢

白海豚穿针通关
海洋中的“大熊猫”
穿针引线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②
博物馆通关小列车
通关手
张英
中华白海豚:好巧,你也住这里
穿针的母亲
细节描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