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法海洋卫星发射成功

2018-02-24

科学之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盖亚雪龙海沟

中法海洋卫星发射成功

2018年10月29日8时43分,中法两国共同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首次实现海风海浪同步观测。这次发射,将我国发射的海洋卫星和海洋作为牵头主用户的卫星数字改写为7颗。到2025年,我国计划再发射14颗卫星,其中7颗海洋卫星立项在研,即将形成全球海洋水色、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和海洋监视监测能力。

我国启动“天河工程”星箭研制

2018年11月6日,我国已正式启动“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天河工程”卫星模型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据天河卫星总指挥刘伟亮介绍,“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总研制,计划于2020年完成“天河一号”卫星首批双星发射。

蓋亚望远镜数据揭秘银河系成因

2018年11月1日,欧洲科学家团队通过盖亚望远镜发布的数据,确定了我们所在银河系的形成原因——大约100亿年前,银河系与另一个星系碰撞,导致银河系银晕内充满了恒星,并且使银盘增厚,而这个相撞的星系也因此次发现被命名。研究团队根据盖亚望远镜和巨人恩克拉多斯(希腊神话里面的盖亚之子),将这个撞击星系命名为“盖亚—恩克拉多斯”。

我国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首条光束线站顺利出光

2018年11月2日,我国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首条光束线站——硬X射线通用谱学线站完成首轮调试,同步辐射光顺利到达实验站,标志着“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正式进入调试出光阶段。硬X射线通用谱学线站全部由“上海光源”设计、国内自主加工完成。下一步,科研人员将不断优化线站参数,使线站尽快达到验收指标。“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将按照计划于2022年12月竣工完成。

“雪龙”号穿越“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

2018年11月7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通过有着地球“第四极”之称的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洋面,向南极行进。“雪龙”号通过的海域位于海沟最深处的西面。根据海图,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水深10 924米。目前“雪龙”号正以15节(1节等于1.852千米)左右的时速行进,11月9日通过赤道,从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继续向南极挺进。

3D器官芯片可实时监测细胞活动

2018年11月3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三维(3D)器官芯片,可实时监测细胞活动,有望用于开发新疗法,同时减少研究中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新设备可以成为多种类型的器官芯片,如肝脏芯片、心脏芯片等,最终得到“身体芯片”,可以模拟各种治疗方法对整个身体的影响。

我国学者发现低温等离子体杀伤癌细胞的“攻防机制”

等离子体被认为是固体、液体、气体之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2018年10月2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治疗肿瘤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等离子体杀伤癌细胞的机制,以及癌细胞的“抵御”机制,对抗癌的疗效预判、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机器学习可预测基因组修复结果

2018年11月8日,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及哈佛医学院科学家理查德·舒尔伍德及同事,发明了一种用机器学习预测基因组修复结果的方法,可通过机器学习对致病基因变异实现精准且可预测的编辑。这项成果为研究遗传疾病,开发潜在疗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盖亚雪龙海沟
“雪龙2”号出征南极
“雪龙2”出征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三)
雪龙2号首航南极
白墨黑鸽(十六)
莫克兰海沟现藻华现象
白墨黑鸽(十)
白墨黑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