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实施成效分析
2018-02-24全永煜
全永煜
摘要:指出了“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是广西自治区自2007年开始实施建设的区内重点项目,它在世界银行贷款支持下实施了一、二、三期造林项目后启动的第四期项目,希望以此来加强地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推进全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发展,争取实现现代化林业建设。基于此,以广西昭平县为例,总结分析了县内该项目的具体执行情况与竣工后的实施成效。
关键词:综合林业发展;保护项目;执行情况;实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129-03
1 引言
白21世纪初期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在森林生态防护林体系建没方面就存在不完善问题,例如局部地区水土流失、旱涝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因此从2007年开始,当地也正式立项“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该项目早在2005年初就由昭平县县内项目专家组进行评估调查,并与世界银行达成协议编撰上报《世界银行贷款“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昭平县参与式项目设计报告书》,为项目开展奠定基础。
2 项目目标内容与活动内容
2.1 项目目标内容
昭平县开展综合林业发展与保护项目的总体目标就是进一步发展县内林业生产,增加其木材供应量,不断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保护森林资源与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地方森林资源的持续经营过程。具体到内容方面主要包含以下4点。
首先,要明确立地条件,此次项目选择了条件较好的商品林用地,希望以此来保障木材加工企业持续经营,优化当地林业经济实力,保护天然林。
其次,要在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小流域进行多功能防护林人工营造,提高植被覆盖与森林质量,改变局部生态环境,同时保证生物多样性.为县内农民增收。
第三,要通过林业项目经营活动来发起股份制合作经营和农户联户经营,不断探索确立农户与企业之间的最优合作关系,包括具体的收益分配形式。
第四,要通过项目机构能力建设来保证农户、林场技术人员都能够得到有效且实惠的技术培训。例如组织林场技术人员参加林业活动,组织农民参加林业经营技能讲座,通过这些附加活动内容来为地方林业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地方林业综合经济实力,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不断促进昭平县乃至广西省林业经济发展,缓解地方贫困状况。
2.2 项目活动内容
此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点,第一点是人工用材林培育子项目,昭平县总计划项目培育面积达到6230km2,其中拥有4070km2的桉树造林面积和1155km2的马尾松造林面积,另外还有330和400km2的毛竹新造与毛竹垦复,以及275km2的西南桦造林。
第二点为生态林培育与管护子项目,昭平县总计划面积为650km2。这其中就包括了200km2的马尾松和大叶栎造林,另外还包括了400km2的马尾松配合荷木造林。再者吊丝竹造林管护面积也达到50km2[1]。
3 项目与前三期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概述
3.1 基本思路
昭平县为了缓解当地木材供需矛盾,促进林区经济发展,2007年开始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发推出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即“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县内希望通过实施该项目来体现地方人工林发展优势,同时增加森林资源,以达到替代天然林资源消耗的目标,保护天然林及生物多样性,也实现对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从项目开展规模来看,涉及1235户农户,9个村镇,此次活动是农民自动组成联合体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来实施贷款造林,实施“还贷有方、务林有利”的基本管理模式,专门种植各种速生用材林、经济林、茶和竹林等等,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3.2 项目特点
该项目结合一、二、三期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顺利执行,保证昭平县人工林建设从传统粗放经营型逐渐向集约经营型转变,也从数量型逐渐转为质量型发展模式,这对地方林业快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从整体来看,权限秉承“统一规划、设计和实施”三大“统一”原则,在总结借鉴世界银行一、二、三期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经验基础上编制了8个造林技术模型,不断应用新科研成果与改进营林技术,确保了该次保护项目中造林技术的绝对先进性[2]。
3.3 项目执行情况
截止到2010年,昭平县已经完成了“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中4905.18 km2的营林面积(占到总任务计划的71.3%),具体数据如表1。
4 项目实施成效
“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技术与经济效益两方面,二者都有一定进步,下文给出具体的总结分析。
4.1 项目技术实施成效
该项目在实施以后对昭平县推进科技兴林有很大帮助,具体来讲包括以下6点。
首先,是改变了传统的炼山清林,基本实现了穴状和带状整地,避免地方林地出现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问题,也以此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其次,昭平县始终坚持“三定育苗”,即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和定点供苗,保证以县中心苗圃为准来开展“三定育苗”。如此做一方面能够促进苗圃建设,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不用外地调苗,保证苗木质量。在该项目中用材林造林一级苗的使用率都超过100%。
第三,努力推广优良品种育苗与造林,保证项目实施要求选用部、省鉴定审定所推广的品种及品系来实施育苗造林。此次项目的良种使用率达到100%,基本满足了项目造林良种化。
第四,项目实施将传统的全垦抚育改为扩穴抚育,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幼林抚育的工作量。
第五,强化了幼林抚育的施肥管理,在传统抚育管理基础上来改变过往抚育计划,实施3年6次抚育,保证抚育同时来实施林木施肥,以此来提高林木生长量。
第六,该项目实现了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根据前期经验来总结项目实施内容,例如昭平县就总结出巨尾桉广林9号品种是非常适合于在当地种植生长的,它的生长速度快且材质好。同时在该项目造林中也加入了ABT生根粉、保湿剂等等新材料、新技术,对项目应用推广力度增大起到促进作用。
考虑到有世界银行项目与创新造林技术引导,所以昭平县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与生长量方面都达到了部颁标准中的一类项目林标准[3]。
4.2 项目直接经济效益成效
该项目直接经济效益成效良好,根据单位产量预测其整个项目到用材林全部主伐完成其木材產量累计可达到326809.07m3,其中间伐材有89.25m3,主伐材有326719.82m3,薪材17724.98t,松脂产量也达到12.97t。如果基于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此次项目主要按照12%基准贴现率进行计算,其费前内部收益率达到22.80%,净现值2265.99万元,税费后内部收益率超过12%(16.20%),所以实施“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在财务方面可行。
举例来说,某造林业主在2007年拥有48.1km2桉树造林,他利用世界银行项目贷款12.55万元,同时白筹配套资金39. 78万元,总投资52. 33万元。其基地全部主伐完成后所累计的可生产木材达到3992.3m3,基地总产值达到233.88万元。在去除国家税务与育林金部分以后,该造林业主还获得了78.96万元的生产利润。
5 结语本文以昭平县为例探讨了当地“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实施情况,它结合世界银行一、二、三期贷款实现了造林项目优化,并获取较高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为地方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帮助。当然,就目前来看,其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像配套资金比例过高、劳动力短缺、造林成本不断攀升,以及提前还贷如何弥补贷款利息等问题。未来,广西省昭平县还要保证在还清世行贷款本息的情况来实现林地流转与采伐工作内容优化,保证自身林业建设贷款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治双.参与式造林设计在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 中的应用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5(22):8~9,12.
[2]彭惠茹.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J].现代园艺,2017(8):16.
[3]张霄袆.加大营林管理工作力度提高林业生产综合效益[J].吉林 农业,2017(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