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东白山高山植被选择和绿化规划

2018-02-24卢东升陈懿徐朝阳黄佩鑫胡祥林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卢东升 陈懿 徐朝阳 黄佩鑫 胡祥林

摘要:介绍了东白山植被现状,为推动东白山旅游景区开发,探讨了东白山高山植被选择和绿化规划,提出了以“三片十景”的植物结构来进行绿化规划,进一步优化东白山植物景观。

关键词:东白山;植被选择;绿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046-03

1 引言

东白山位于浙江中部东阳、诸暨、嵊州三市交界处,东白山最高峰太白峰位于东阳市虎鹿镇,系会稽山山脉主峰,海拔高1194.6m,是钱塘江、曹娥江、浦阳江分水岭,是浙江地理上的屋脊。由于海拔高、风大雾重、温度低、冬季有冰冻和冻雨等不利的气候条件,土层薄,导致植被稀疏、群落结构单一、景观效果差。为搞好东白山景区旅游开发,通过植被现状调查,科学规划,选择适宜高山环境的植被,以“三片十景”进行绿化规划,进一步提升优化东白山植物景观,美化景区环境。

2 东白山概况

2.1 东白山基本情况

东白山景区是浙江省著名的“爱情圣山,养生天堂”。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钟灵毓秀,驰誉古今,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慕名前来登山,故东白山又名太白山。东白山修竹茂林,高森映蔽,荫凉爽气,景观奇特,拥有罕见的“五高景观”(高山天池、高山湿地、高山茶园、高山草甸、高山花药):位于海拔1000m的东白天池,群山环抱,湖水清澈,湿地掩映,是浙中第一高海拔湖泊,有高山湿地83hm2,尤以28hm2的野生芦苇荡最为珍稀,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高山湿地公园;位于海拔800m以上的667hm2连片茶园,制作的“东白春芽”形、色、香、味俱佳,唐朝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生长于海拔1000m处的东白山草甸,是多年生高山草本植物,生长密集,植株低矮,连点成片,有高山草原之美称;每逢春末夏初,东白山草木花药含芳孕秀,有萱草、白术、延胡、茯苓、半夏、金银花、野百合等300余种中草药。

东白山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罕见的壮丽气象景观:云海、云雾、雾凇、日出,神奇的自然风光成了众多驴友、摄影爱好者的户外天堂,2011年成为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东白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是善男信女的宗教福地,是万众仰慕的爱情圣山,亦是文人学士的世外桃源。东白禅林院、尼姑庵、潦口寺、西柏寺、百总庙、孟婆庙等十多所寺庙遍布山麓。承载东白山爱情文化的七夕庙会已有数百年历史,每逢七夕节,华东地区善男信女蜂拥而至,在山顶登山扎营,灯光人影.彻夜不眠.朝拜七仙女、观日出壮观,东白山“七夕庙会”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2 植被植物现状

经浙江农林大学专家调查,东白山现有植被分布主要有高山灌草丛、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香榧林等几大类型。

高山矮林灌草丛:分布在海拔900m以上的山顶,风大雾重,草本层以芒、荻、佛子茅等为主,伴生有杜鹃、满山红、山胡椒、微毛柃、红果钧樟、短柄袍栎等低矮灌木。

茶林:分布在海拔500~900 m左右,茶园比较单调,植被层次单一,周边林间或有柳杉、黄山松、杉木、檫树等零星乔木。高山云雾孕育的东白山茶叶形、色、香、味俱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针阔混交林:在山中有少量分布,乔木层主要有黄山松、黑松、杉木、枫香、木荷、日本冷杉、高山柏、金钱松、东南石栎、苦槠等;灌木丛以隔药柃、毛花连蕊茶、映山红、栀子花、马银花、山橿等;草本层有狗脊蕨、芒萁、光里白、异盖鳞毛蕨、禾叶土麦冬等。

毛竹林:分布在半山腰的东白山庄周边,伴生少量杂竹灌木,土壤为黄壤,土层深厚,长势良好,出产的竹笋味香质脆,成为优质林产品。

香榧林: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中下部背风土壤肥沃处.以人工林为主,其中有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榧树6000多株。香榧系第三纪孑遗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树种,东白山是中国香榧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香榧是东阳一带著名的土特产。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景区内植被稀疏、群落结构单一、景观效果差。前几年人工造林绿化,因严重冰冻造成部分苗木死亡,有些在次年春季根部抽出枝芽,长势衰弱,到了冬季又受冻害,反反复复,植物景观显得零乱。

因为建没盘山公路和风电项目,出现岩石裸露,使山体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景观破碎化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景观质量。

东白山植被大多为落叶树种,冬季整体显得萧条,春季缺乏成片开花植物,花季景观不成规模,植物季相色彩不足,影响观赏性。

3 植物景观规划

3.1 建设理念

按照“生态优先、强化特色、适地适树、突出文化”的原则,以文为魂,以绿为介,以鸟为睛,以水为脉,结合优美的山水构架和现有的植被基础,通过植物景观提升,优化配置植物资源,将东白山打造成具有亚高山植被景观特色,以“花园、彩叶、茶林、榧林、竹海”为重点的色彩鲜明亮丽、自然清幽、四季景观如画的生态休闲山地型旅游度假区,突显“爱情圣山,养生天堂”的主题。

3.2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东白山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当地乡土树种为宜,适当引进部分适宜生长的花、叶、果等观赏性好的珍贵彩色植物。东白山规划绿化的主要推荐植被有62种,具体种类如下。

落叶树种14种:杉科:水杉、柳杉、池杉;银杏科:银杏;柿科:柿;乌桕科:乌桕;樟科:檫树、山橿;壳斗科:短柄袍栎;槭树科:鸡爪槭;豆科:合欢:无患子科:栾树;木通科;三叶木通;玉兰:玉兰。

常绿树种11种:杉科:冷杉;松科:黄山松、金钱松、黑松;柏科:刺柏、高山柏;红豆杉科:南方红豆杉;木荷科:木荷;木犀科:女贞;禾本科:毛竹:榧科:香榧。

觀花灌木17种:蔷薇科:樱花、日本晚樱、月季:木犀科:探春花、桂花;山茶科;茶梅、微毛柃、毛花连蕊茶、红花油茶;杜鹃花科:马银花、云锦杜鹃;忍冬科:锦带花;紫荆科:凌霄、紫荆;胡椒科:山胡椒;樟科:红楠;茜草科:栀子花。

水生植物11种:禾本科:芦苇、芦竹;千屈菜科:千屈菜;鸢尾科:鸢尾;菖蒲科:菖蒲、石菖蒲;苳时科:再力花;美人蕉科:美人蕉;莎草科:水葱;雨久花科:梭鱼草;睡莲科:睡莲。

地被植物9种:禾本科:白芒;柏科:铺地柏;豆科:紫云英、白三叶;唇形科:蓝花鼠尾草;菊科:波斯菊;乌毛蕨科:狗脊蕨;百合科:麦冬;夹竹桃科:络石。

3.3 绿化规划

东白山景区绿化规划植物结构为“三片十景”。

太白峰植物景观片,位于山顶太白峰,土层瘠薄,常年风大,在风力发电塔的背景下,规划以低矮的裸子植物、杜鹃花和山茶类植物为主的植物景观。

鸳鸯湖植物景观片:规划种植以落羽杉、池杉、水杉等水生植物和樱花、菊花、茶花等观赏花木为主。

蚕丝岗植物景观片:这里有大片绿油油的茶园.主要是配置银杏、乌桕、红枫、栾树等一些彩色树种,增加观赏性。

天池云影:围绕着东白天池一周种植樱花,并以绿色茶园和青松类为背景,形成天池云影的景观效果。

高山花甸: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合理规划补植一些多年生草花,形成缤纷多彩的高山花甸。

凌云花径:选择紫薇、红楠、红山茶、玉兰等一些耐瘠薄生长旺盛的高山草本花卉及灌木,自然式种植在主要道路两侧,形成高山花径。

十里杜鹃:从东白天池到仙姑殿一带,连片种植高山杜鹃,形成十里杜鹃的壮观景色。

爱情物语林:采用大片主题林地与地被花卉的结合,设计上以象征爱情的紫色植物为主,营造相思红豆林、浪漫合欢林。

曼陀春雨:规划适合高山生长的山茶类茶园,收集华东红山茶,周边种植檫树、柿、银杏、玉兰等观赏林木。

水上森林:种植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水杉等水湿生木本植物,延伸到水中,形成壮观大气的水上森林景观

东白彩叶:种植彩色树种.形成以观赏多种叶色为主题的景观。

秋芦飞雪:保护原有的高山湿地芦苇,秋天芦花摇晃,白花轻如棉絮,随风飞扬,如漫天飘雪。

古榧情缘:以西垣、东溪的6000多株古榧树为基础,加强保护,修建游步道、观景亭等一些旅游设施,重点规划建设香榧文化博览园、香榧人家、香榧老街,种植一些观赏花草树木。

4 结语

近年来,东白山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按照“生态为先、保护为重、文化为魂、有序推进”的原则,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保护、文化梳理提升、形象宣传推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东白山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高山湿地建设、核心区林相改造工程、精品高山杜鹃观赏和科普基地建设等项目,由东阳市三禾园林景观有限公司专业队造林绿化,种植了高山杜鹃、冷杉、水杉、金钱松、红枫等多种适应高山生长气候的花木19万多株。

通过开发建没,东白山基础没施建没、生态保护与修复、文化挖掘提升和宣传推介等方面成效明显,新建一条从罗山至东白山的进山道路,并对原有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提升,景区增添了游步道、餐馆住宿、观赏亭、休闲文娱场所等旅游设施,种植了大片景观植被,环境变美了,增强了对旅客的吸引力。201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没立东阳东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2015年东白山景区成为浙江省生态文化示范基地,2016年东白山被评为“浙江十大名山”,成功入选“浙江最美山峰”,东白山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作为“爱情圣山、养生天堂”的形象已深人人心,游客逐年攀升,七夕庙会万人登山朝拜七仙女,夏季避暑纳凉,冬季踏雪赏雾凇渐成风尚。2016年的游客人数已达90万人次,成为浙中的一处著名旅游景区。

参考文献:

[1]东阳市东白山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东白山省级旅游渡假区核 心区植物景观提升详细规划[R].东阳:东阳市东白山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2017.

[2]东阳市东白山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东白山生态旅游区 总体规划[R].东阳:东阳市东白山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2008.

[3]刘国林.浙江景宁植物与植被调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張国强.风景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廖哲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