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中古典诗词的美学意境分析

2018-02-24彭月星

大观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大学语文审美

彭月星

摘 要:在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鉴赏中,意境美是最高阶表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意境从表现特征来看,主要分为委婉含蓄、情高韵远以及动态传神,能够让人产生无尽遐想以及无穷回味,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美学意境进行分析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能够让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自我体会与感悟。文章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大学语文中古典诗词的美学意境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学语文;古典诗词;美学意境;审美

诗词作为中华古典文化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历经千百年久盛不衰,一切都归功于古代文人在诗词创作中对意境美所作出的努力。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关键范畴,更是古典诗词审美元素中的独有和高层次表现,是中國优秀文化传统与审美情趣的丰厚沉淀。可见,意境美学是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阶艺术标准,更是诗词品质好坏的衡量标准,唯有确保诗词中的意境美达到一定层级,才能给人直触心底的美感[1]。这里所讲的美学意境,是指古典诗词作品中描绘的情景与表达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一种“意象合一”的艺术深化,更是想象力的艺术化表达,这种意境美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可以是反复的,也可是多元的、丰富的。笔者便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与对大量古典诗词的审美经验,对古典诗词中表现出的美学意境展开分析。

一、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理论

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创作中,意境源流远长,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诗经》《庄子》《楚辞》中。但就诗词创作中的意境理论而言,其形成时间较晚。“意境”一词源自于佛经,基于佛学角度可解释为人在审美欣赏中感官与意识存在的“共感”,主体与对象能够产生心灵契合,达到情感共鸣,这一理论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得到了良好借用。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格》中最早使用了“意境”的概念,提出了著名的“三境说”,简单概括来讲即是将侧重景物描写的称作为“物境”;侧重情怀抒发的称作为“情境”;而侧重托物言志、说理言志的则称作为“意境”。中唐之后,诗人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说法,一语道破意境内涵。时至晚唐时期,司徒空以“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概念拓宽了意境的研究范畴,自此,意境的内容与理论框架得到了基本确立。

宋代至清代,意境理论进一步成熟发展,其中宋代苏轼主张“意与境会”。严羽的“别材”“别趣”进一步拓宽了意境范畴,尤其是其在《沧浪诗话》中写到“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时至清代,王夫之针对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探讨,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而王国维作为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不仅对意境展开了深入研究,更将意境元素的存在有无视作为古典诗词品质高低的评判关键,主张诗词赋有意境才能视为“高格”。由此可见,意境已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的美学范畴,是古典诗词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古典诗词中的美学意境分析

(一)委婉含蓄

中国自古以来以委婉含蓄为美,因此在诗词作品创作中也有所体现,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比如杜甫的《绝句六首》中其六写道:“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表面来看这首诗的景色描写简单扼要,深究会发现余味无穷,给人一种委婉含蓄的意境美感。其中“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虽然每个字都为写景所用,实际上在含蓄描写中渗透了深远的意境联想,将人生漂泊不定的动荡与思念故乡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元稹在《行宫》一诗中写到:“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几句看似朴实的话语,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联想力,其中古行宫、白头宫女、闲坐等词都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宫女年华不再、神颜憔悴,只得无聊闲坐谈论往事,呈现出来宫女的哀怨情感,有一种含蓄委婉的意境。

苏轼在其创作的《蝶恋花》中更是将委婉含蓄的意境美予以充分展现,“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从表面来看,诗人利用不同的词组成了一幅游春图,实际上却委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从诗人所描写的花败飘落、柳絮乱飞的暮春季节景色便能够感知诗人此刻的彷徨迷茫,而“佳人”与“行人”形成年龄对比,“墙里”与“墙外”形成环境对比,展示出一个无忧无虑、惬意享受,而另一个胸怀大志,却满腹苦衷。透过这首词的深远意境,能够感受到诗人理想与现实存在的矛盾,浓浓的漂泊情感跃然纸上,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在这一委婉含蓄的深远意境中,让读者回味良久。

(二)境生象外、虚实相生

诗词中的“境生象外”之意在于对具象事物的生动描写,超脱具象本身而展开启发联想,实现诗词的意境美感,而这一描写手法有着更为深广的艺术空间,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效果。由此可见,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便是虚实的情境与景象相互融合的产物。比如,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诗人向我们呈现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等静态景象,但我们在鉴赏时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些生命在悲叹、在嘶鸣,从而产生“缠绵的流水”“温馨的家”以及“西风瘦马”等“有形”感悟,转移到对生命衰败与人生失落的“无形”把握,这便是诗词创作中意境美感的最高阶表现——境生象外、虚实相生。

纵观意境深远的诗词作品来看,基本都能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具,并且拥有境生象外、虚实相生的特点,能够给人以联想空间。比如,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到:“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百年,并不在于其描写的景色,而在于诗人抒发思古之情的同时警示当局。整首诗意境结构明显,除去黄昏、春燕、旧址等实景画面之外,更多的是对历代朝都的繁华联想以及对历史变迁的领悟,更表达了诗人对大唐江山社稷的担忧,而这一切都蕴含在诗词的虚境当中,可见虚境是开拓真实意境美感的来源。当然,虚境作为实景的深化,蕴藏着文化创作的主要目的与意向,是诗词作品艺术价值提升的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虚境并非凭空而来,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一定要基于实境,才能够达到“境生象外、虚实相生”的效果。

(三)情高韵远

倘若一首诗词中能够呈现出情高韵远的艺术意境,则能让诗词产生无穷魅力。实际上,古代文人为了追求情高韵远的高品位意境,都会动用所有感官,调用全部学识,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的使用去赋予万物丰富的神韵美。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便以七言诗歌的形式,采用乐府旧题,并且以思念发妻的伤感之情为基础,以江月为意象,在春、江、花、月、夜的静谧景象当中去烘托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呈现出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尽管心存困惑、忧虑,但依旧胸怀少年志气,满藏积极进取气息。虽然诗词中并无华丽辞藻,但能够将诗情画意、人生哲理融合在一起,其中淡淡的哀愁足以让人思绪纷飞。

唐代诗人王建在《雨过山村》中写到“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整首诗用“鸡鸣”“竹溪”“村路”等词眼描写了山村特有景色,体现出恬淡、和谐的自然环境;同时“浴蚕”又呈现出了山村人家劳动忙碌之景;而最后一句“闲看中庭栀子花”则成为全诗点睛之笔,以一种淡然恬静的氛围凸显出了情高韵远的意境。总而言之,整首诗处处描写了山村景色、人物的美好,更表达出来诗歌深远的意境美。与这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其中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在描写山村景色与农家游乐的同时,将天伦之情渲染得妙趣横生,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情高韵远,给人超凡脱俗之感。

(四)动态传神

古典诗词中的动态之美与传神之美都属于永恒的意境之美,两者密切相关,并且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大量研读能够看出,古代文人在诗词创作中对动态美与传神美给予同等的重视。比如,王维在诗中写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是以草、树去描写春的精神,可贵之处在于透过具象事物的描写去体现事物蕴含的精神风貌,呈现出动态传神之美。

此外,诗人韩愈在诗中写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便是一组动画连拍图,从“草色遥看近却无”中动态传神地让读者感受到小草刚冒芽的景色,在这种“似有似无”的意境中表达了春天悄然来临的气息。正是因为诗人这种动态传神的表达手法,才能将春天到来的美好意境描写的悄无声息,但又惊心动魄,给人无尽遐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伟大的艺术成就,其中诗词所体现出的意境美更是有着其他文化艺术难以匹及的高度,是中国古典诗词美学范畴的核心要素。正因为古典诗词中蕴含着深邃高远的意境美,才诗歌能够从民间诞生而位居庙堂之高,体现出崇高的文化艺术地位,强化了诗歌含蓄隽永的思想。这种境生象外、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學,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思想,是民族文化繁荣的象征。

参考文献:

[1]何雅如.浅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学[J].金田,2015(3):76-77.

[2]弓海军,王慧娟.从美学角度看中国古诗词翻译过程中意境美的缺失[J].青年文学家,2011(1):145-146.

[3]徐桂萍.中国古典诗歌意境教学的美学价值[J].南都学坛,2011(4):131-132.

[4]王美微.古典诗词鉴赏的美学感受[J].速读旬刊,2017(9):299.

[5]郑华琴.走进古典艺术境界领略诗词美学魅力[J].语文天地,2016(10):57-58.

作者单位: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大学语文审美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