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选择目标 优化认定方式 提升教学效率

2018-02-24黄世旺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

黄世旺

[摘要]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显然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其作用在于避免教与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呈现、认定比较混乱,教学目标没能发挥相应的教学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课时教学目标;目标认定;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43-02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师“教”及学生“学”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有:初中两年学习目标,学年学习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大目标是通过小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这些教学(学习)目标大都可以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或是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中找到。越小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关联性越强,也就是说教师在确定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同教学目标的认定做了些分析研究,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就课时教学目标的确认、呈现进行分析探讨。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应在规划好的单元教学目标的框架下,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构想、教学手段的选用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对此,本人有三点比较深刻的体会:一是目标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否则不方便操作;二是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尽可能用“记住x××,能说出×××,会选用×××”等可测的行为动词表述,让目标更为明晰;三是强化三维目标的融合,教师应在明确三维目标要求的前提下,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维目标的整合,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维目标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一般來说不宜外显呈现给学生,但应牢记于教师的脑海,精心构思有效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以浸润学生的心灵。

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认定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这是笔者重点要谈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研工作,对教学目标认定的误区及认定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探究。

一、课时教学目标认定时存在的误区

笔者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经常听教师上课,也不时与教师探讨此类问题。其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或其他教学参考书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不难,难的是“教师要用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并通过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经过跟踪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认定上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呈现即为认定。课前在黑板上板书目标或者在导学案上呈现目标,课中却没有提及目标,目标成了摆设。导致“教学目标贯穿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根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策略了。

误区之二:展示即达认定。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将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齐读一次。事实上,不能否认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目标引领,但“导”的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同时也没有意识到目标回馈认定的必要性,因而在认定的有效性方面不够。

误区之三:课前认定即可。不少教师认为:既然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就应该在导入新课后,马上对本节课的所有目标进行认定。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认定策略

根据上述课时目标认定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对照目标认定应遵循的原则,在借鉴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梳理出课时教学目标认定的几种方式:前置式、后移式、承启式、组合式、序进式。

1.前置式。就是将教学目标的展示认定置于知识点教学之前。它的好处在于导向性强,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粤教沪科版,下同)这一节的教学中,上课铃刚停,走到讲台前的教师一拍讲台喊到“上课”……礼毕之后,教师马上引领学生认定目标:同学们,刚才老师有一个不好的行为——拍讲台,你们一定听到了,那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目标内容“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下面通过分组做教材24页“活动1.A”的实验探究。教师拍讲台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但认定目标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借助创设的情境,用设问的方式提出认定目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印证了“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有兴趣的事物吸引了人的注意”。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所学的间接经验,也需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并有一定的运用知识的机会,否则容易脱离实际,也不容易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就整节课所有目标认定而言,前置式不适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只有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在前面教学中有所了解,不是很陌生的情况下可用。因为前面所学的间接经验,经过思考消化和练习运用已经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成为学习新的间接经验的基础。例如某一节课的教学需要分为两课时进行,则第二课时可以用此方式认定该课时教学目标,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乏味。当然习题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课型教学目标的认定亦可以用此方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用前置式展示认定目标时,最好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以便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相反,用知识结论的方式提出,会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和乏味感,导致思维停滞。

2.后移式。就是在知识点教学完成后,通过引导总结提升,自然而然地给学生展示教学目标。例如,在《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节的教学中,应在通过实验和讨论分析中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后,呈现认定“目标1:通过实验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使学生对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有较充分的理性认识,这样的目标认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氛围活跃。这种方式对大多数教学目标的展示认定都比较有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整节课的所有目标集中后移到教学任务全部完成后再认定,也是欠佳的,原因在于使教学过程缺失方向性和层次性。endprint

3.承启式。就是在一个目标的教学活动完成后,通过小结认定这一目标,继而展示认定下一个将要学习的目标。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后移式与前置式的结合,能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使教学环节更为紧凑,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例如,上面提到的《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节的教学,在用后移式认定目标1后,可以直接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入认定“目标2:知道什么是惯性,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4.组合式。就是在有多个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把顺序相邻、涉及的知识内容特别相近,关系又特别密切的部分目标相对集中起来,一次性给学生展示认定。这样使知识点相对集中,不会过于分散,这样的认定符合教学的整体优化原则。教育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应该从整体效果出发,实行综合控制,使它们尽可能合理结合,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在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取得优良教学效果。例如,在《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把第一个目标“知道电压及其单位”和第二个目标“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集中起来,在教完这两个知识点后(后移式)同时展示(组合式),这样。教学环节连贯自然,知识点相对集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序进式。初中物理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因此,就整节课来说,教学目标的展示认定应该是随着教学中知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逐个落实,这就是所谓的“序进式”。事实上“序进式”是相对所有目标前置认定或后移认定而言的,是比较理想的认定方式,有助于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有序推进。例如,《认识内能》一节的教学,在通过类比方法完成“内能定义”教学后,总结认定目标:(1)通过类比记住内能的定义及其单位,接着追问:“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存在什么关系?”自然而然地呈现将要学习的目標;(2)能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在完成目标2教学后进一步追问: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从而引出随后要学习的目标;(3)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些。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对其中的部分目标,可以用承启式或组合式认定;对每个目标的认定,可以用前置式,也可以用后移式。教师应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教材特点等多种因素,合理选用目标认定的方式,并注意各种方式的交替使用,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生动与活泼,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诚然,依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对目标进行一次认定,都是难以让学生牢固把握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目标,尤其是重点目标、抽象目标的回馈,适时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反复认定,进而达到强化巩固目标认定之目的,让教学活动真正有的放矢。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于“比较法”教学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