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无用教育,开辟诗意远方
2018-02-24丁堃
丁堃
在南方一所大学,有一群学生在校园里成立协会,开荒种地。有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恕我不敢苟同:养花种菜这种“无用之用”,更能将青年学子带向诗意的远方。(简述材料,直奔论题。)
不可否认,大学生在校园里的首要任务是汲取专业知识,参加实践活动,为将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积蓄力量。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仪式上就告诫青年学子“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宗旨当然要抱定,但专业知识的学习,绝非学习生活的全部。(借名家之言,肯定“有用”,辩证看待“有用”,认知科学合理。)
如果学校的学习活动仅仅是知识的学习,那么中小学直至大学里的各项社团活动大可以休矣。学生们完全可以在专业学习的象牙塔里“躲进小楼成一统”,皓首穷经。显然,这样偏执的教育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时代潮流了。(阐述“有用”与“无用”相辅相成,才是教育的主流,缺乏“无用”的教育已时过境迁。)
但是,为什么会有人质疑这种学习方式呢?质疑者当然也是出于对青年学子的爱护和关心。而这种爱护与关心,又何尝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导致的短视行为?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只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机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我们不妨将眼光放得长远些,在鼓励青年学子做好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的同时,不妨对他们的课余生活多一点包容。(反面论证,纯“有用”是急功近利之举。对“无用”要包容。)
大学生养花种菜,当然不是为了谋生,或者训练生活技能,而是为了体验生活。养花种菜,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这些事。养花种菜,与大学里的舞蹈、摄影、足球等业余活动一样,是对学习生活的有益补充,能培养青年学子优雅的生活情趣,涵养青年学子的人文情怀。(正面论证,点明“无用”在教育中的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业余爱好,初看或许并不会产生价值,但它们往往会在悄无声息中塑造着我们的精神、强健着我们的心灵。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一生酷爱小提琴。但他对音乐的热爱,并不妨碍他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当他在思索遇到困顿时,他会拿起小提琴,用优美和谐的旋律来开启自己的思路,点燃自己的思维火花。可见,优雅的趣味爱好,不仅影响不到我们的专业实践,还能启迪专业思维,滋养灵魂。(举例论证,进一步阐明“无用”对人的教化意义。)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青年学子在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的同时,不妨可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大学生们养花种菜做“农夫”,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满足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将爱与责任注入了精神世界,这本身就意味着成长,当然也能为专业学习提供更强劲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总结“无用”教育的作用,收束全篇,简洁有力。)
【评点】
本文论证可谓有理有据。首先,“有用”与“无用”并不是矛盾敌对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接下来,文章层层递进,着重就二者这一关系予以清晰阐明。正反对比,盖棺定論之后,列举丰富事例佐证自己论点的同时,力度十足,也凸显了作者非凡的格局与视野,充分分析了“无用”在培养学子生活趣味、涵养学子人文情怀、滋养人的灵魂方面具有的积极作用,很有说服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