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国良说画

2018-02-24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28期
关键词:拉斐尔梵蒂冈雅典

《我爱书画》的“欧洲之旅”带观众走进欧洲各大美术馆,认识了更多的西方名人名作,让大家更加了解欧洲古典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本期我们请《我爱书画》节目艺术总策划史国良介绍梵蒂冈的人文特色和美术馆藏珍品。

BTV文艺《我爱书画》播出时间为每周一19:35,敬请关注。东煜文化《我爱书画》独家赞助。

梵蒂冈的人文

梵蒂冈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梵蒂冈居住人口很少,但据说这里随处可见的雕塑超过它的实际居住人数。而且这里的名画之奇和档次之高是欧洲任何国家的美术馆都无可比拟的。因此,到这儿的人很容易把梵蒂冈这个小国家当作一个博物馆,或者说把它整个看成是一件艺术品。走进这里,每个角落,雕塑、建筑环境、博物馆藏,包括人们的着装,都会让人觉得艺术感十足。

梵蒂冈的中心广场通常有一些重大活动,我们拍摄组到这里的时候,广场上摆了好多椅子,游人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排着长队,围着柱子转,四周到处是鸽子,广场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庄重美丽。跟我之前去时见过的场景不太一样。当时广场的美丽感觉,至今仍然难忘,回味无穷。

另外,梵蒂冈城区处处显得井然有序,大家习惯于自觉排队,这里守秩序、不大声喧哗已是一种传统风俗,因此这种静谧的人文秩序也让人不由自主地与当地的艺术联想到一起——人文美加上艺术美,更加装点了梵蒂冈的神奇之意。

走进梵蒂冈博物馆,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最后的審判》等这些得天独厚的艺术天才之作,我们上期已经讲过,这期着重讲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意在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拉斐尔26岁时,试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的这幅作品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会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表现的是古希腊雅典学院里的学者一边从大堂里走出来,一边情绪热烈地讨论着学术问题的一个场景。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又好像在庆祝某一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画面长6米多,宽3米左右,人物众多,刻画栩栩如生,气势恢弘壮观。尤其是画面采用透视绘画法,仿佛人物正从画面向你走来,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就像在一个很窄小的房间里,整个一面墙四周都装了镜子,一下使空间变得无限了的效果。

《雅典学院》中的朋友圈

《雅典学院》向我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朋友圈,这个朋友圈跟我们今天的朋友圈似乎雷同,它由历史名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构成了第一个朋友圈;由古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的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形成第二个朋友圈。这样一个套一个的朋友圈,使人看出,这幅画与梵蒂冈博物馆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它是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展示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夙愿。画面中大家都在讨论什么问题,无论是哲学问题还是学术问题,大家都很严肃,而通过一个一个的朋友圈,把画里画外、历史现实中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拉斐尔在画中还把自己画在右下角的人群里,似乎拉斐尔在画面外,然而他把自己的一个情人,有人说是妻子,很漂亮的一个姑娘也画在里面,让画面充满了一种神秘和人情味,温馨感十足。

直到今天《雅典学院》仍然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包括我在内的人们为之怦然心动,充分体现了拉斐尔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以及画面中的人文关怀。我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有一种真切的希望,希望时空倒流,我也能穿越到他们的朋友圈里,成为画面里的一个人。

本期文章由史国良口述、李荣编辑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拉斐尔梵蒂冈雅典
梵蒂冈5000处房产遍布全球
雅典人书店:建在歌剧院里的书店
研究:拉斐尔或死于“与新冠相似的肺病”
斯巴达和雅典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米开朗基罗评画
名叫拉斐尔的女孩子
拉斐尔前派的遗产:英国19世纪60至90年代的艺术与设计
意大利禁止在梵蒂冈刷卡
穿着防弹衣去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