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发展历程比较及对策
2018-02-24蔡奕辰
蔡奕辰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三〈5〉班,北京)
近年来,我国各类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动漫产业也是其中之一。但伴随其快速的发展,当下我国动漫产业出现了良莠不齐、过于浮躁、制作粗糙等问题。相反,纵观邻国日本的动漫产业,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鼎盛期。因而有必要从日本的动漫发展中寻找差距,对比中日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而分析中国动漫的缺陷与不足,探寻适合于中国的动漫发展之路,进而提出如何让动漫这一影响力巨大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我国兴起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成为文化强国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中日动漫发展历程考察比较
(一)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
1.萌芽期(1917年至1945年)。1917年,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北山清太郎制作了《猿蟹合战》,幸内纯一创作了《锅凹内名刁》,此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奠基人。其中,下川凹夫创作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被公认为日本的第一部动画片。1933年,日本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诞生。
2.探索期(1946年至1973年)。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且影响深远,期间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动画界誉为“怪人”的动画大师——大藤信郎,他于1927年拍摄了黑白版的《鲸鱼》,并于1952年摄制完成了彩色版的《鲸鱼》,该部动画片成为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日本动画片。以大藤信郎的名字命名的“大藤奖”,成为日本一流的动画片奖项。
3.成熟期(1974年至1989年)。70年代初期,日本涌现出大批科幻机械类动画的动画大师,代表人物有松木零士、富野由悠季、和森正治、美树本晴彦、宫崎骏等。其中最著名的富野由悠季是“GUNDAM”系列的创始人之一,他执导了《机动战士GUNDAM》(1979年)等SF类动画电影。宫崎骏则摆脱了SF类动画风格的局限,以剧场版动画为契点,走出了一条“宫崎骏式”的唯美、自然、清新的风格,传达着天、地、人、神的和谐。影片的思想触及人类心灵的深处,启发着人对神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1984年宫崎骏摄制的《风之谷》奠定了他在日本动画宗师的地位,2001年其《千与千寻》获得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大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宫崎骏在日本已成为动画的代名词,其成就与地位无人能及。
4.深化期(1990年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完善,日本动画的种类、形式、内容、题材以及从业人员发生了明显的细化。随着动画风格的多样性,日本动画进入深化阶段。这一期间,日本动画以“机器人”“美少女”为契点,形成了独特的深具自身民族特色的动画之路。如以浅香守生为代表的美少女动画《魔卡少女樱》《Chobits》,以大地丙太郎为代表的搞笑动画《邪流丸》《水果篮子》,以押井守创作的《攻壳机动队》、今敏创作的《千年女优》等新动画探索形式。
(二)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
1.早期探索期(1920年至1949年)。中国的动画事业起步很早,1920年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的作品。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2.蓬勃发展期(1949年到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1960年代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1至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等。这一时期,新的动画形式推动中国动画事业到达了一个高峰。
3.停滞发展期(1966年到1977年)。“文革”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地受到了影响。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4.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新步伐,但“文革”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主要表现在:其一,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仍旧延续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其二,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其三,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动画题材内容几乎没有突破;其四,动画创作人才奇缺或流失,等等。尽管如此,这段时期也产生了不少动画精品: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7年的《葫芦兄弟》、1987年的《黑猫警长》、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
5.探索尝试期(1999年至今)。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一种新尝试;1999年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52集长篇动画《白鸽岛》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也是中国动画业复兴的探索尝试。
二、当前中国动漫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文化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底蕴及强大与否,动漫文化是当下亚洲乃至世界青少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客观地说,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在这方面,现实是我们简单接受或模仿他国的成果,试问:多少青少年沉溺于日漫美漫?有多少青少年对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如痴如醉?又有多少青少年能够想起几部著名的中国动漫作品?应当看到,中国的动漫新作品寥寥无几,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不及日本等国。探究中国动漫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和瓶颈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复杂因素。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市场脱节
在长期的持续发展中,日本的动漫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主要表现为:新人作家的小说或漫画作品获奖→得到投资,由专业的配音演员(声优)配音、动画公司制作成动画→观众为动画付费→动画大受好评→发售限定版DVD、海报、人物模型(手办)等周边产品→追加广播剧、特典、游戏、粉丝见面会等→收回成本并且盈利,等等。
反观中国市场,缺少版权意识,与市场严重脱节——国内观众常从非正规渠道看“枪版”;某店有大量未经授权的盗版周边商品出售。缺少相关行业的培训机制,没有训练配音演员、作画画师的模式。缺少放映平台,优秀动画从国内的电视节目中消失。缺少对动漫的正确认识,有的家长打砸实体店,缺少对爱好者论坛的保护等等。
(二)动画题材内容局限大,探索创新不够
在题材和内容探索方面,日本将动画分层,其中既有适合小孩子看的幽默动画,也有适合成年人看的多角度、多元素的作品,角色的塑造也更加真实贴近生活。
纵观我国的动漫作品题材内容,即使是最优秀的几部动画片,也都大多局限在面向儿童的题材,内容太过于低龄化,显得比较幼稚,主观地表现为“动画片”世界总是美好的、出场人物总是天真可爱、活泼善良的等等。反映了我国动画内容形式单一,人物情感、思想比较匮乏,缺少悬念和生动性,导致没有竞争力,远不能满足全部人群的欣赏需求。
值得强调的是,动漫并不是当初大人眼里的小孩看的“动画片”,其受众人群也并不一定是儿童,大部分动漫作品的思想深度都应该同时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当下,丰富多样的动漫作品是创作者价值观和思想表达的最好途径,动漫作为一种生动的艺术传播样式,应当不断突出在内容原创和技术创新方面进行探索,这是破解难题、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三、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
动漫是时下受80、90、00后欢迎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题材广泛、多面向青少年,很容易引发这个年龄段人群的共鸣,还可以深入浅出地传达本国文化,使观众有所感悟。发展中国动漫事业,应针对当前动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加强政策指导、增强动漫制作自主原创能力,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内涵竞争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完整产业链等方面,采取切实举措,力争取得发展突破。
(一)加强政策指导,增强动漫制作自主原创能力
目前中国的动漫制作多以模仿复制为主,缺乏自主原创的内容、形式和题材,应该从国家政府的层面,加大对动漫创作的政策指导和扶持力度,改善动漫产业被动发展的模式,提升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参与到动漫良性发展中。
(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动漫发展的内涵竞争力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其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成为动漫创作的题材库。应该针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不同的受众群体,积极倡导优秀中华文化传统与动漫创作的深度融合,创作生产出更多的动漫艺术精品,让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被动漫作品所打动,从而增强动漫发展的内涵竞争力。
(三)营造动漫发展良好环境,构建形成完整产业链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政府可以进一步提供优惠条件,打造动漫产业园区,扶持动漫原创项目,从剧本创作改编、美术技术创作、成品制作传播、后期宣传互动等各个环节,营造动漫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动漫创作更有深度,动漫作品变得更优秀,传播效果更受观众喜爱,动漫产业经济效益更加丰硕。只有构建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我国的动漫事业发展才能更加良性和可持续,也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动漫艺术精品,实现中国动漫事业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