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农民工子女习惯养成的探究
2018-02-24刘会先
孙 宏 刘会先
(1.沈河区东陵小学 辽宁沈阳 110000;2.第三初级中学附属小学 辽宁沈阳 110000)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是现今教育必须面临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项研究,对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对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学校,更要关注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状况,积极探索外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找到培养他们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礼仪、生活等行为习惯,与当地学生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调查分析
自2016年我们两校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及家长都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一部分学生不具有良好的习惯。造成的因素大致为:
1.家长因素。由于学生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不辞辛
劳来沈打工,靠的是体力、苦力。他们本身所受的教育很有限,在他们的心中,孩子交给了学校就由学校管。
2.环境因素。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和子女租
房子不但狭小,而且往往是一大家子五六口人全挤在一间屋里。家长非但无法顾及个人卫生,自然更不会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否养成。
3.认知误区因素。这些孩子的家乡大多是较贫穷落后的农村,他们的父母文化素质不高,教育子女的方法粗暴简单。往往批评教育子女时,经常脱口而出的是脏话、土话,甚至拳打脚踢、棍棒相加。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慢慢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非但接受而且也习惯使用这种手段来处理与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问题等。
汪家小学的情况和高官台小学差不多,甚至更糟糕,因为那里的纯农村人口比重大,家族氛围浓,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意识更差。因此,现状不容乐观。
二、采取对策
1.制定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则,做到“行有所依”。
在行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围绕行规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殊情况,我们制定了《礼仪培训手册》《好习惯养成训练手册》。
2.实施习惯养成教育要求明晰化,做到“行有所查”。
根据年龄特点,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使教育内容生动化、形式多样化,凸现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教育中注重采取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1)好习惯教育要求
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分年级行规要求的侧重点进行“好习惯”日常行规评比。
(2)“好习惯”教育内容
①做人好习惯 ②礼貌好习惯 ③学习好习惯
④阅读好习惯 ⑤饮食好习惯 ⑥卫生好习惯
⑦运动好习惯 ⑧劳动好习惯 ⑨安全好习惯
(3)“好习惯”推选方法
每周推出“一种好习惯”作为重点教育检查内容,由领导班子、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检查。并以“好习惯主题板块”的形式公布评比结果,颁发校好习惯奖状。每周班会课由班主任根据检查评比情况进行小结。
三、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将“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由大队部牵头设立监督岗、升旗手、环保小卫士等职能机构,并且定期轮换,这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每位学生都申领一个自己管理的工作岗位,这样既加强民主监督,又加大“以群教群”的力度,更增强学生自我监督和管理的意识,较为显著地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1.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强化外来农民工子女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我们知道,各种良好习惯都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逐渐渗透,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结合各种节日和各项活动,尽可能多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开展的栽花、植树节,我们让学生为校园的树木浇水锄草,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改掉摘花踏草的陋习,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班主任带学生开展“走出校外、清除垃圾”活动。让他们体验清洁工的辛苦,从而感觉自己平时乱扔垃圾的行为错误,告诫自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习惯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努力让学生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活动。如班级宣传栏,发动学生亲自动手写字、画画、刻纸等,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享受、体味中接受环境的各种教育功能的影响。
在学校楼梯口和草坪上都张贴“右侧行”“脚无声”“懂礼让”等行规提示语,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这无声的一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和校园环境的完美融合。
(2)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好习惯最美人物的评选活动。及时报道班级学校等新人新事新面貌,通过正确的引导,弘扬主旋律,宣传先进模范人物,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四、提高外来农民工子女父母的素质,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延伸到校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任老师——父母给予孩子的影响是最久远的。据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均较低,他们的自身素质较差,又缺乏正确的家教方法。因此,我们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素质。
1.用好家长学校。
充分利用家长会,对其进行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及成功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教育修养和家教水平,使家长懂得教育孩子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手段。
2.做好通讯联系
主要是建立“一卡”、“一通”制。“一卡”《家访记录卡》主要记录家访目的,与家长交流的主要内容。“一通”即网通。老师与家长直接联系,互通情况。此举可及时了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思想,能及时纠偏归正。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坏习惯使人贻害终生。俗话说“拥有一个好习惯,等于拥有了成功的一半”,一个坏习惯也许会造成令人追悔莫及的后果。的确,一个孩子能否成为有用之才,先天的禀赋固然重要,后天的良好习惯培养更是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