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下的通用技术教学分析
2018-02-24李洪玉
李洪玉
(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湖北 武汉)
一、微课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任课教师需要综合性分析简易相框设计制作的要点,了解学生对设计制作的掌握情况,从而确定出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由于微课呈现时段主要在6~10分钟以内,微课制作过程中应该包含课例片段、课堂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以及教师点评等资源,例如,针对简易类模型设计要求(尺寸大小、造型审美、结构标准、功能需求、人员分配);制作阶段组装、钻孔、锉削、锯割以及画线等工艺展开微课教学小视频录制。需要关注的是,实际录制阶段应该合理安排、控制时间,为后续教学运用提供基础条件。针对概念讲授类的微课,则要求学生提前学习知识内容,梳理知识脉络、难重点,通过理解知识脉络和基础概念,使得整体学习针对性更加明显,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2.课堂活动
学生小组准备需要的设计用具,在任课教师完成任务布置的条件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或集体探讨,最终制成设计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集体探讨过程中应该明确需要达到何种目标、采取材料、选择什么方法方式、形态位置、设备工具、小组分工、数量选择等内容。在此条件上呈现出手绘设计稿或者计算机制图的效果。任课教师参照具体环节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时给予学生问题指导。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并且按照设计方案分化具体工作内容,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各小组优势。对于统筹能力较强的学生,分配材料画线或布局等工作;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该负责具体工序的操作;对于审美能力较强的成员,可以负责后期美化与装饰。操作之前学生能够观看微课全面了解整体工序,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来巩固操作;针对现场授课阶段,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没有理解到位或者没注意听到等问题,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给予个别操作再演示、给予一对一指导等,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完成作品之后小组间展示活动需要充分体现出个性,组内成员通过方案设计、深入探讨、方案确定以及分工合作的全过程,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学生的个人魅力、优势以及文字功底,把最终成果展示在班级课堂中,有效增强小组之间分享和交流。学生在实物作品欣赏之后,在精神层面上获得升华,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3.课后总结
课堂讲解阶段,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以及学习问题展开自我反思与经验总结,进行个人完善或改进。对于一些学生设计方案同实物效果的差异、工艺流程进行多角度评价和指导,任课教师实时观察学生具体操作是否存在问题,适当修改微课内容。班级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作品,进一步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此外,作为学生也应该通过设计实践的参与,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以及亲历情境来加深知识运用能力及知识理解程度,强化组间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强调通用技术“学中做”“做中学”等教学要求,通过实践操作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自主性。
二、通用技术教学的微课运用和推广
近年来,信息技术日渐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开放式教学资源的突破和发展。借助于微课资源实现教学知识的课外传授,把知识内化过程放置在课堂中。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资源,主要选择移动式、网络式学习方法。而处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微信平台、QQ平台、微博平台、博客以及专题网站等渠道,实时上传通用技术的微课资源。日常学习阶段,应该主动分享现代化科技、传播技术文化与新型理念,确保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和交流。由于,当代学生基本掌握网络资源的搜集方式,为实现移动学习提供助力。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情况,建立起通用技术或者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教学资源推广,在通顺的网络条件上把微信、博客等现代化社交软件同通用技术课堂有机结合,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效率和质量,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
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应该制作更多的优质微课资源,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从而为学生提供真正需要的资源,进而满足其个性化学习特征,实现多元学习的目标。移动式教学进程不断深入,加速了教学活动优化,通用技术教师应该采取多渠道方式进行推广,通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最终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