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2018-02-24李艳
李 艳
(兰州市第六十五中学,甘肃 兰州)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李庾南老师提出并开始推广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而恰当地采用该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独立思考。该教学法首先要通过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当然,自学有多种形式,关键是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
(2)群体讨论。学生可以与学生之间、学生可以与教师之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这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议论形式推动合作学习,既可以克服信息单向传输的弊端,同时也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局限,最终建立多向的合作交流方式。
(3)相机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点拨、解惑、提示和释疑的方法,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生成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中对学生相机引导,可以使学生自学有内驱力、有内容、有方法,更可以使议论有序进行,让学习有见地、有深度,最终达到课堂学习的目标。
这三个环节中,独立思考是基础,相机引导是前提,群体议论是枢纽。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代教学论中的自主学习和自学可以说是同一个概念,但是自主学习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自觉地独立思考,从信息源各种载体和交往中获取信息而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对于自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去学,一放了之。如果没有学习的内驱力,没有学习目标,没有方法指点,自学必然会流于形式,没有太好的效果,达不到目标要求,也不能机械、片面地理解为学生的先学,以为只有让学生先看书,或者先学教学设计的教案、先做教师布置的问题等就叫做自学。
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前,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有目的地自学: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_____,只含有_______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_______,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习的独立来自自身的积极性,学习的核心是思维,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然,在纯演绎式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如果主体的创造积极性难以发挥和发展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学。
自学完后,对课堂教学内容要开展议论。议论是群体中的自学、互学、共学。这一群体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议论可以传递信息、相互影响、自我调整,可以说有互相之间启发、点拨、解惑、指引、激励的作用。如在《不等式的解集》一节课提出如下问题:
想一想:(1)x=-2,1,5,6,8 是不等式x>5 的解吗?
(2)你还能说出几个不等式x>5的解?你认为不等式x>5的解有几个?它们有什么特点?
综上所述,加强对精神病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与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能够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精神病治疗有效率。
(3)不等式x2≤0的解有哪些?不等式x2≤-2呢?
生 1:x=6,8 是不等式x>5 的解。x=-2,1,5 不是不等式x>5的解。
生 2:x=6.3,12,20是不等式x>5的解。不等式x>5的解有无数个。它们都比5大。
生3:不等式x2≤0的解是x=0;不等式x2≤-2无解。
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识,课堂上呈现的学习组织形式,有个人学习形式、小组学习形式、全班学习形式,这三种形式都落实自学、议论、引导,而且三种形式是灵活交替进行的。老师应该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给出指导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引导的时机很重要,虽然都将问题解决了,但是留给学生的,或者说学生的自身获得是不一样的。讲的目的是帮助他、激励他,关键之处给予点拨。
三、“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目的之一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觉自主地学习,乐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精神和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同时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 1:(1)解方程 3(1-x)=2(x+9);
移项,得-3x-2x=18-3
合并同类项,得-5x=15
系数化为1,得x=-3
(2)解不等式 3(1-x)>2(x+9)
解:去括号,得 3-3x>2x+18
移项,得-3x-2x>18-3
合并同类项,得-5x>15
系数化为1,得x<-3
类比上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同学们可以快速地找到步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给一道含有分母的不等式让同学们尝试解决。
解:去分母,得 3(x-2)≥2(7-x);去括号得 3x-6≥14-2x;
移项得3x+2x≥14+6;合并同类项得5x≥20;系数化为1,得x≥4
同学们立刻想到要先去分母,因为他潜意识里已经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类比了,所以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就顺理成章了。
从而可以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大致要分五个步骤进行:(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为了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算理,可以抛出问题:以上五个步骤中哪些步骤用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基本性质几?带着问题,学生又一次反思不等式的解法和基本性质的关系,从而认清解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避免错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