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研究
2018-02-24郭绍莉
郭绍莉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中学,四川 凉山州)
教师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思维空间不仅是对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否妥善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平时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锻炼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要发挥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并且要让学生勇于进行思维能力的创新,这对于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夯实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教学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引入环节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空间
1.基于前后联系的复习引入
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去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更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理解新知识。或者根据以前学习的旧知识,尤其是对于最近所接触到的具体问题,可以从中概括发现一些规律,从而有效地获得新的知识。这种引入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知,温故而知新,不仅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将学生在看待问题时的前后思想联系到一起,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带入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形成更深刻、更广泛的思维。
2.基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设计情景引入
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实际问题作为引子,来引入新的问题,这将有助于转入新的概念或者定理法则的教学。实际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领悟到许多数学知识的运用,课堂上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是对他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经验的总结或者升华。因此,教师若想引入新知识,就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内容,努力营造一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做数学”,去解决问题来获得经验。这样的引入可以促进学生捕捉真实情形,采集生活实例,促进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把课堂上的内容成功地与实际相联系。
二、在概念法则中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空间
1.设置情境,促进概念合理构建
数学概念是深入学习数学的基础,而概念的产生也是一段抽象的思维过程,故而也可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数学教学素材。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授过程中,要充分展现构造研究对象的过程,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以及比较与旧的研究对象和旧的概念的差别。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活动探究得出概念的可能性。构建概念就要选择合理的数学原型,利用数学原型概括出数学的概念。为此,教授的每一节课都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为知识背景,设置出最能够体现新概念本质的情景,让学生真实体验。由于高中数学概念非常抽象,新教授的课程要从概念的一般性出发,来探索特殊的概念。所以要让学生学习到熟悉的例子,再由一般到特殊,局部到整体了解新教授的数学概念。在新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要使学生容易接受,创设的情景要简单明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上完成良好过渡,呈现出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在对概念形成初步了解之后,要进行概念的剖析,在上述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依照具体事例对概念的关键部分进行解释,有利于学生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严密性的形成。
2.在实践中深化公式定理认识
定理和法则的推导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定理法则严密性有所认识,它们的本质特点要从具体例子的具体应用来进行逐步深刻体会。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帮助学生体会定理法则中蕴含的条件和结论的逻辑联系,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适用范围以及它们与哪类知识相类似,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让学生了解定理,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定理,对条件与结论进行深刻分析,从而达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目的,选择合理恰当的定理和法则。
综上所述,随着学生知识积累不断加强,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总结以往学习到的数学内容。在对高中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刻带领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区分相似的数学概念,教师针对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考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时,要合理构建引入环节,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定理和数学概念,在具体实践中构建概念,使得数学概念变得不再抽象,更容易促进学生的理解,更好地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只有对各类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才能更好地体会知识点的联系。